文章内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 《逸夫医院》

“必须给我爸找个病,否则我就是不孝!”

2018-05-10     浏览(176)     (0)

社长通过找到老年科帮小明爸爸找病,发现其患有焦虑症。心理科医生给小明爸爸开了“百优解”,嘱咐其清淡饮食并坚持锻炼。文章呼吁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常关心和照顾他们。

      作为“健康促进社”社长,在逸夫医院这样的公立医院上班久了,早就超越了本职工作,荣升为“超级就医引导员”。只要在我们医院,什么专家擅长看什么病,哪个窗口排队最快,我比院长还门清。

      咳!咳!
      刚吹完牛,就碰到了个难题。

      头疼、胸闷、胃口不好,做完检查后却一切正常

      社长的发小(小明)带着哭腔打电话求助:“无所不能的社长,这次麻烦你帮我个忙,不是找专家,是找个病!”

      “你要哪种?”吹出去的牛皮,哭着也要吹完。“我爸今年65,退休后的日子,我就没安身过。一会儿喊头疼,担心中风了,做了各种检查,基本正常;一会儿喊胸口疼,怕是心肌梗死了,做了各种检查,基本正....我有个检查报告正常的老爸,却不断奔波在去医院的路上。我要是稍微不积极,老爸就暗自落泪,念叨我不孝,全然不见当年的威武雄壮。你得帮我想想办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随便帮我找个不要紧又说得通的病,让他彻底安心。”电话里的小明颓废又疲惫。
      小明家离我们逸夫医院远,平常带家人看病也懒得舍近求远,从来不麻烦社长这个“超级就医引导员”。这次一开口就给社长出了个难题。
      社长扶着智慧的脑袋,冥思苦想良久,突然灵光一现,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稿子《这个科室号称「十项全能J,而目还让你少吃药!》
      有了!找老年科!
      “带上所有的检查报告、一杯星巴克和你的爸爸,周三上午一起来逸夫吧!”
      每周三上午是老年科何慧薇主任门诊。社长遥控指挥小明在逸夫医院的微信上,输入他爸爸的信息,提前预约了何主任的专家门]诊。
      周三一大早,哭丧着脸的小明和一脸委屈惆怅的小明爸爸来到了逸夫医院。小明爸爸过去是个爽朗大气的汉子,这次见了却有点木讷,闷闷不乐,话也不多。
      小明悄悄告诉社长:“这两年我爸总是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总是各种担忧,连性格好像都变了。朋友越来越少,越来越不爱出门。急死我了!
      社长亲自陪同,主要是很好奇,小明爸爸到底得了什么病?还是真的是没病找病?
      主任都说没问题了,老爷子怎么还是放心不下呢
      “主任,上次做了头颅磁共振说是脑部有腔梗,我经常头晕,是因为这个吗?会不会很快就偏瘫了?”没等老年科何主任开口,小明爸爸急迫地问。
      何主任亲切温和地解释道:“腔隙性脑梗死确实是脑梗死的一种,但是危害很小,几乎对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把脑部比喻成一块很大的农田的话,血管就是遍布其中的灌溉和排通的沟渠,通过血液提供给脑组织需要的养分。血管像树一样,越到末端越细,所‘管辖’的范围越小。像你这样有十几年高血压病史的人,血管壁都会有一些病变,很细的血管因为病变而闭塞,就会导致它负责的脑组织的坏死,留下一个非常小的腔隙,所以叫腔梗。”
      小明爸爸松了口气,但马上又担忧起来:“那这会不会很快就发展为严重的脑梗?”
      “一般不会。腔梗的治疗和脑梗的预防,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好血压,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吃药,经常监测血压,3个月到医院看 一次医生,看药物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品种。如果突然出现口角歪斜或者只是看着表情不自然,讲话不清楚等情况,要及时来医院。”
      小明听了何主任的话,连忙说:“爸,你看,主任都说了没问题了,这下您放心了吧。”
      小明爸爸依然不开心:“可是,我还经常胸闷气短,稍微活动下就胸口难受,很容易疲劳,而且胃口也不好,吃不下饭,睡眠也不好。我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最近也消瘦了,会不会是胃癌?现在癌症发病率太高了!”
    小明急了:“怎么可能啊! 胃镜咱们做过了呀,就是慢性胃炎。普通心电图做过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做过了,都没有问题啊。我看着您没瘦呀,跟以前好像差不多。”
      小明爸爸表情越来越凝重,没想到还抹起了眼泪:“我没事找茬吗?难道我没病装病?你没空就走,又没叫你陪。”
      小明吓得连忙道歉:“爸,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希望您好好的,我也觉得我爸这么威武的一个人,肯定健康着呢!”
      测试题只得23分,该不会是老年痴呆了吧?
      何主任仔细看了所有小明爸爸做过的检查,又询问了一些情况然后没说什么,拿出一-张表格,让小明爸爸依照表格上的问题如实回答。
      社长和小明他们都很疑惑,看病还得做题目啊?
      等小明爸爸答完题目,何主任计算了一下得分:23分。
      社长心想,小明爸爸可能老年痴呆了吧,才得23分。
      这时,听到何主任说:“之前你们已经做了很多检查,结果都没有明显异常的。胸闷、胃口不好、睡眠不好等,这些都不是特异性症状,受很多因素影响,综合来看,老先生可能有心理精神上的影响。所以,刚才给他做了一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可以用来评价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药物、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他得了23分,表明有明显的焦虑了。”
       “啊!我爸爸有焦虑症?回过头来想想还真是。那怎么办?这个好治吗?”小明疑惑地问。
      何主任说:“我帮你转到心理科,他们会给他制定治疗方案,不会太复杂。你们不用重新挂号,我在电脑系统里已经帮你转过去了,直接到心理门诊的诊室「]口候诊就行了。”
      何主任还提了几个注意事项:
      1.注意清淡饮食,蛋黄、肥肉、动物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2.勤锻炼身体,锻炼要有一定的强度,最简单的测算方法是运动时最快心跳次数要达到每分钟(170-年龄)次,例如,65岁的人,运动时的最快心率要达到每分钟105次,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到心肺功能。
      3.保持心情平和愉快。许多脑梗死、心梗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心理科医生给小明明爸爸开了一个疗程的“百优解”,让他们1个月后来医院复查,并逐渐减少药物量。
      百优解属口服抗抑郁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从而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退休后的老人心理易产生落差,更需要子女的关心与爱护
      社长又一次圆满完成任务,小明找到了困惑已久的答案,几乎没花什么费用。最令社长开心的是,小明爸爸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心慌胸闷等症状没再出现,胃口也不错,经常约几个朋友一一起锻炼,还参加了业余乒乓球队。
      退休后时间不太久的老年人,突然从繁忙的工作中停下来,身体机能也的确不如年轻时候,心理上很容易出现不调,很多是表现为对身体的高度关注,也确实会出现一些症状,容易与完全性的躯体疾病混淆,其实是焦虑或者抑郁。
      老年人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退化,也常常多病共存,同时吃多种药。老年医学科,就是专门针对老年这个特殊阶段而设置的科室,能够从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精神等各系统提供整体治疗和预防方案。
    最后,社长也呼吁,无论工作多忙繁忙,记得给我们的父母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希望你们没事都不用来找我,“超级就医引导员”这份职业,不要也罢!  (老年医学科  王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