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深切缅怀北洋学长聂璧初

□ 天大校友总会

2018-05-30     浏览(290)     (0)


2013年接受我校校友总会采访


2010年参加北洋西沽同窗聚会



  2013年的夏天,天大校友总会、天津校友会相关负责人赴家中看望了聂老。聂老虽患病行动不方便,但对母校感情深重,对当年求学的往昔记忆清晰。校友总会2015年编辑出版的《北洋大学校友口述录》一书曾刊载聂璧初2013年的口述回忆,本版撷此旧文部分内容,一起感受学长曾经走过的求真理和光明之路。
  
立志工业救国 报考北洋大学
“报考北洋,主要是因为我当时立志要学工,想像我的父亲一样工业救国。北洋大学当时以工科闻名中外,抗战胜利后,我就抱着工业救国的梦想报考了机械工程系。”聂璧初说。
  北洋大学经过了八年艰苦的抗战时期辗转西迁办学,1946年10月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终于复校。当时学生主要来源于从西安、北京和浙江三地,地址在天津西沽,全校当时只有800多人。
  工业救国的梦想使得聂壁初与北洋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学后,他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又从北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跟随世交大哥 走上革命道路
“我到北洋之后,本来是想安心学习的。但当时国共谈判破裂了,国民党的独裁专政让人民非常失望。我在北洋遇到了一位老熟人———沈尔林。我家和他家是世交,他是从延安来的,所以我就把他当大哥看待,很快就加入了他组织的进步小团体。
  我在沈尔林领导下学习了党的理论,参加了学生运动。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抄录党在延安的整风文献,看‘违禁’的书刊,收听延安广播,还看了许多前苏联的小说等。我曾参加北洋学生的抗议美军暴行的斗争。‘五二〇’大游行的时候,我和参加游行的同学都脱去了长衫,换上了短衣便鞋,做好了挨打的准备。在游行队伍被冲散的关键时刻,沈尔林在人群中大喊一声‘去市政府抗议,营救被捕的同学’,于是大家化整为零,重新聚集在市政府门前抗议示威。”
  
20岁秘密入党 多次参加学运
“1948年暑假,沈尔林指示我和同班同学杨启绍秘密离开天津去华北局城工部参加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训练班。我在那里前后学习了20多天,主要是接受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学习到8月中旬返回天津。后来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我正好20岁。
  那时,北洋大学的地下党支部已经成立了。但是我只和沈尔林单线联系,不与别人联系,从而防范中统特务、三青团等敌人对党组织的破坏。由于斗争十分残酷,根据指示,沈尔林领导的这条线继续在二线隐蔽。
  1948年8月,华北局城工部为加强北洋大学的工作,决定把沈尔林这一条线上的党员并入北洋大学地下党支部,由沈尔林任支部书记。期间,我们发起了“反南迁斗争”。当时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大势已去。因此,国民党要将北洋大学迁往南方,我们则努力通过运动反对南迁。党支部发动学生自治会通过壁报辩论、开座谈会、走访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等活动,在同学中开展了讨论,揭穿敌人的阴谋,争取中间同学。经过20多天的激烈斗争和深入的工作,反南迁的舆论占了压倒优势。在时机成熟时,学生自治会发起了签名运动,要求再次召开全体同学大会,大会最后表决,通过了不南迁的决议。将近一个月的“反南迁”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平津战役前夕,1948年12月,各大学都已停课。这时我按组织要求离开学校。沈尔林给我布置了两项任务,一个是翻刻、油印、分发党的文件及新华社重要社论等,供地下党员、进步人士学习及宣传使用。二是为地下党的领导人开秘密会议选定会址。这两项任务我都完成得很好。
  每当地下党的领导同志开会,沈尔林要事先给我发通知,让我准备好开会的地点。我的几个可靠的同学和上层社会都有一些联系,利用这一优势,我经常变换开会的地点。常去的地方是位于伦敦道和马场道上的两座小洋楼。他们每次都是坐着洋车去,穿着也十分讲究。进了门先把麻将牌摊在桌上,稀里哗啦响一阵,然后再开会。他们开会时,我则在外面放风,有情况立即发出暗号。这样我一直工作到天津解放。
  天津解放后,我回到北洋大学继续读书,并兼任学校党支部委员。那时又要学习,又要工作,每天很忙碌。当时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半年后,根据工作需要,我提前毕业了。后来北洋大学党员数超过100人,学校就成立了党总支,我就担任了学校的第一任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