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及戴泽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美术界老先生们,以及戴泽先生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仁、学生、亲友等悉数出席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谈到,戴泽先生是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他充分理解并身体力行实践徐先生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的理念,也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过程里非常重要的前辈,为美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的日子里,述往事,思来者,知前路,最是校庆的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收藏戴泽先生重大主题创作作品最多的博物馆,此次举办展览,也是对戴泽先生漫长的艺术生涯进行全面系统回顾和学术梳理。
本次展览选取了戴泽先生各个时期代表作170余件,结合日记、手稿、信札、照片等历史文献,采用第一人称,分为六个章节,以时间轴与主题线索交汇并行的模式,完整呈现了这位德艺双馨老先生漫长的艺术创作历程。“中大学子”版块主要呈现戴泽先生1942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师范艺术系接受学习这段历史,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他一辈子的朋友、同学、同事、邻居韦启美先生,受到了如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等前辈老师的指点,以及他最重要的老师——徐悲鸿先生的直接指导,奠定了其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基础;“美院教师”版块呈现了戴泽先生1946年开始在北平艺专工作期间写生的多幅水彩作品;作为本次展览最温情的板块,“我的家”展示了戴泽先生与夫人、家人相识相处的细节,《陈碧茵像》是戴泽为夫人所做作品,一同展出的还有当年徐悲鸿先生为庆祝这对新人婚礼所写的书法;“主题创作”版块展出了戴泽先生几幅尺幅较大的历史性主题创作作品,如《义和团廊坊大捷》、《大泽乡起义》、《农民小组会》、《太平军大败洋枪队》等;第五个版块“步履不停”,由一张起于1950年起的写生地图开始,戴泽先生几十年里走遍了俄罗斯、德国、波兰、朝鲜,以及国内南北各地,每到一处必然带着他的画笔进行写生,留下了许多绘画精品;最后版块为“九零颂”,这位步入九十高龄的老先生并未停止创作,此期间他的风格更为纯粹洒脱,绘画对象也都是一些寻常小景,如屋内的一束花、几盆水果、窗外一瞥、街头一角等。戴泽先生这些“九零后”的创作抛弃了宏观的主题描述,将老练的艺术功底与丰富沉稳的人生历练沉淀为生活中最寻常的小题材,是一种“朴素的绽放”。
展览现场
嘉宾观展
《东城墙(建国门)》 1946 纸本水彩25X34.5cm
《汉口码头》 1946 纸本水彩27x37.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