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爱如春雨细无声
———记校第十一届“师德十佳”、药学院王永禄老师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二月的春风春雨已将偌大的浦园唤醒,处处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与盎然的诗意,江南温润婉约的风情触手可接。在绵绵的春雨中,我与校第十一届“师德十佳”、学生口中的好老师、药学院王永禄老师在沉毅南楼如约见面。
“启迪使命如润物春雨“
“教育当如一场场春雨,而老师则应是‘春雨’的布施者,让‘春雨’知时乃发,悄然润物,呵护成长,而我尚在摸索的路上!”王永禄慢慢地说道。王永禄老师2003年来校工作,先后为药物制剂、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学生主讲《人体解剖生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科学发展史》等4门本科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所授课程活泼生动,颇爱学生欢迎,“学生评教”分数多次位居前列。
“王老师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让人心生敬意的好老师!”电话那头,已毕业的硕士李杨认真地说道。2011年就读药学院本科的李杨一提及王老师,就说到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堂,以及课堂上那位身着白大褂,认真板书的身影。“王老师总是身着干净整洁的白大褂上课,给人一种强烈的仪式感,又或者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感。”李杨表示,“这种仪式感让人自觉地产生了代入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感觉我们除了认真听课这一选择外,其它的任何行为都是对课堂的一种亵渎。”“《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院学生的基础课,也是药学院学生的基础课,医生查出病因,药剂师对症给药,这原本就该紧密配合、相互作用!”王永禄表示,“治病救人是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事,事关生命容不得半点差池,所以穿白大褂上课是一种自醒与提醒。”
“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才是主阵地。《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一些知识需要边理解边记忆,所以板书是最有效的方式,当然为了形象直观地呈现某些组织,还是会辅以必要的多媒体课件。”说到板书,王永禄表示。“春雨”的课堂就是一次次满含期待看向你的“眼神”,就是一句句言辞恳切的“赞许”,就是在多媒体主导的当下依旧恪守工工整整板书“传统”。
“唤醒心灵如知时好雨”
“教育本质在于唤醒,恰如春雨唤醒沉睡的种子破土发芽一样唤醒学生汲取知识的热情。”较之口头上的教导,王永禄似乎更看重书面的劝导。他曾以《写在考试前》为题,给药学和药剂专业的本科同学写了一封长达数千字的信件。“我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看书自学,并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一些快乐。”他开宗明义地道出写信的目的。随后,又委婉地指出端正学习态度,必须改“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记忆背诵为通读、理解、分析教材的学习方式。然后,他笔锋一转表示,为了帮助同学达到这一目的,他将对传统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施月考制,一门课程加上实验课考试和最终的期末考试,年度总共要考6次试,最后将这6次得分核算成标准分,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成绩排名后10%的同学必须补考。“除了第一次考试外,后来的3次月考,我都安排在课程学习前,目的是逼着同学们预习一遍课程,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带着预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听课,课堂效率会更高些。”王永禄笑着解释考试改革的初衷,“尽管将一次考试改成六次考试后增加了工作量,但改革试行一学年后的效果让人很满意,感觉这届学生是近十年来《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掌握得最好的一届。”
《写在考试前》成了热帖,一个个读信的同学内心受到了触动,纷纷留下了发自肺腑的心声。“登录天空教室时,看到您的‘写在考试前’,感觉自己被泼了一盆冷水,不仅清醒了而且还被感动了!”“我一直都是别人眼中的好学生、乖女儿,学习了20年,早已忘记了学习的快乐,只是机械地学习。您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要学会从学习中获得幸福,真正学会学习!”“王老师,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许多年后我们会感谢自己被您‘同化’。谢谢您让我们再次明白了自己在追寻什么。”
“王老师不仅通过鲜活的例子增强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讲授器官组织时,还利用其中医专业的背(下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