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理由 6

应用型人才培养+丰富的第二课堂

2017-06-13     浏览(55)     (0)





  学校建立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段式培养、多路径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拓宽通识教育,加大选修课比例,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理工类30%,文管类20%),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元教育阶段,设置多元化选修模块,学生可在跨专业课程选修、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参加国际交流学习实践活动、获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四项中,自主选择和搭配,完成学分置换互认。
  学校现有教育部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5门和近百项省级“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项目。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近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结果均位居广东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在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强化校内实习环节的同时,积极开拓容量大、有特色的的校外示范性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模式,通过校、政、企协同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已建成90余个教学实验室,209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合作。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5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得省教育厅立项。
  近五年,学校获得2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常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打造“名家讲坛”和“思比齐———青年公开课”;大力营造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内文体、学术等社团70多个。学校立足本土,进一步凝练并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文化文艺作品。由全国著名舞蹈家、学校艺术中心主任朱东黎教授编导的《选村官》、《西部支教》等一批舞蹈节目,荣获全国“第九届艺术节暨第十五届‘群星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受邀登上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