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 - 《吉首大学报》
我校师生热议两会 共话高等教育发展
这篇文章讨论了教育问题在两会期间的关注度,以及吉首大学如何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落实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和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们也表达了对教育的关注和期待。
(上接一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廖胜刚表示,教育问题在每年两会备受关注而成为一个重大话题。因为,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是民生之本、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正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次人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价值遵循,其实是在承诺、落实,让教育发展的红利惠及所有百姓家庭,为今后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吉首大学作为中西部高校、平民大学,要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是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三是坚持服务导向,大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四是推进国家教育投入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在省、委共建基础上,加大对口支援吉首大学力度,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大学;五是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科研育人等“五全育人”协同机制,广泛实施产学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务处处长庹清表示,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办四件事,第一提升培养能力,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三调整优化结构,第四改革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以后,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办好一流的本科,建好一流的专业,培养一流的人才正成为高校发展的共识,我校应该审时度势,科学谋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医学、工科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充实专业办学内涵,提高专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转变教与学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大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向课堂要质量。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形成可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质量的闭环系统。二是教育均衡发展问题。2017年学校成功实现博士点授权建设单位突破,给学校今后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如何明确发展新方位,谋划新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全校上下应该统一认识,充分利用国家民委与省政府共建政策,积极争取社会优质资源,打好民族地方牌,争取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建设与学科规划处副处长蒋辉表示,2018年,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一年,它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时候召开的两会,必将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共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与其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相称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教育优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论述精炼务实,进一步赋予了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具有的新内涵和新高度,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这为高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来到了诸多挑战。我们应该以转型发展为契机,进一步突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壁垒,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特色、强化内涵、提升质量,让一切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素不断涌现,让高等教育的办学活力最大程度得到释放。
学工部副部长王江生表示,关于教育的改革仍然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点词汇之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也进入新征程,教育改革应坚持务本求实。从两个层面理解教育改革的务本求实。一是教育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教育的机会。二是教育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教育改革要立足国情、校情和民情。在建设教育强国,奠基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之下建“双一流”,高校应积极调、整、改、建,每所高校应立足校情,坚守定位,扬长避短,有序改革,分批推进,切不可丢掉自己的特殊使命和主要功能。美国斯坦福大学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罗斯高(Scott Douglas Rozelle)发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高速发展却一直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中根本问题就出在中国农村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占比太低。因此当前的教育应在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覆盖面和层次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并且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既要与世界接轨,建好一批世界“双一流”,同时也要立足国情,建设好国内非“双一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民族复兴奠基。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段武城表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建设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专业,必须牢牢的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工作中心环节和时代使命,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学生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的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与学生共同成长过程中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把握新时代内涵,遵循学生工作规律,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从学院实际出发,研究学院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学院15制药张娟同学表示,同往年一样,教育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领域,涉及教育的提案及代表委员言论依然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些提案及言论体现了代表委员们心系教育、关注教育的情怀,体现了代表们积极参政议政的责任意识,值得我们点赞。
文学院16中文刘群同学表示,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明确了新时代的新目标。此次两会,李克强提出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是为教育改革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我们作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并积极实施改革乐见其成。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当代大学生应当呈现崭新的精神面貌,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