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藏民族大学 - 《西藏民族大学校报》

西藏民族大学师生关注热议全国“两会”

2018-03-28     浏览(56)     (0)

全国“两会”召开,西藏民族大学师生关注会议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学院院长杨小峻教授认为报告内容务实,为西藏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体育学院学生表示见证家乡发展变化,感谢国家支持。


  【本报讯】(宣传部 张翠娟)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3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历史性盛会。西藏民族大学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主动了解“两会”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欧珠表示,今天,举世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次重要会议!报告对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教育学院院长杨小峻教授谈到,李克强总理2018年政府报告中涉及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师德师风、教育信息化、教育扶贫、创新就业、财政投入、社会办学、对外开放和家庭教育费用减税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非常务实,抓住了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发出了强有力的政策信号,也为我们西藏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对我们西藏来说,和平解放60年以来,学前教育有所发展、义务教育硕果累累、高中教育整体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卓有成效。但也存在双语教育水平低、中小学“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不足、理科教育质量不高、整体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西藏的教育研究要围绕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教育领域政策,密切关注西藏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促进西藏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文学院教授王宝红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思想行动指南,李克强总理的报告让我深受鼓舞,倍感自信。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位民族高校的教师,我们也要写好民族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不忘教育初心,不忘育人任务,用工匠精神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努力开拓创新,为把我校建成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尽一份力,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我校教师方园表示,历经五年的深化改革以及多项经济、民生举措,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人民看的到,感受的到,记在心中。本次会议上提出的经济改革举措和机构改革办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将在总结经验和适应新时代社会改革需求的基础上,为中国的前进指明方向,确定路线,规划美好未来。
  17信管班玉珠卓玛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玉麦的回信,让我们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我们的关爱,党和国家对我的家乡的重视,让我们每一个人欢欣鼓舞。
  近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农村又低又窄的小瓦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泥泞小道已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公路,两旁种满了绿树,破旧的小石桥变成了水泥平板桥,桥下流水潺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更多了。我相信以后家乡的变化将会更大,一定会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农村城市,我时刻期待着长大,因为我长大了,就业了才能把我的家乡变得更好,把这片祖国的土地守得更好。
  作为生在玉麦的后辈来说,我非常感激国家对我们家乡的重视和关爱,美丽的祖国您旗下的人民永远拥护着您!
  体育学院嘎玛旦增加措同学谈到,我见证了家乡山南地区近年来巨大的变化:公路、学校、供电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教育、卫生、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家乡发展很快,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群众手中,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大,我们农牧区群众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他表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做维护民族团结的好表率,为推动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