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马印麟

作者:专栏主持 刘更生    
2018-04-20     浏览(184)     (0)


  马印麟,字长公,自号好生主人。清代山东益都县金岭镇人。其七世祖马晟为明代衡藩良医正,精通医术。传至马印麟,亦以医知名。马氏自幼习医,因见小儿脐风夭折者甚众,遂辑《保婴秘诀》,详论小儿产出、断脐、洗浴、哺乳等调护法,以及周岁饮食、起居、寒温适宜诸法。倡断脐不以剪刀,隔单衣咬断,或施以艾灸、桑柴火灸,以防脐风。又著《瘟疫辨论》以述病因病机及治疗,撰《瘟疫发源》以运气测瘟疫之起伏。后将其生平经验良方汇编成《救急良方》,录方百余首。其著作还有《延龄口诀》《保身养生诀》《胎产须知》《预防痘疹论》等。门人穆天德传其学。
  马印麟虽生卒年不详,但据《瘟疫发源》雍正三年(1725年)自序署名“三世医八十老人马印麟”推测,其生年约为1645年。
  马氏自幼得家传之学,对瘟疫的诊治颇有体会,代表著作有《瘟疫辨论》及《瘟疫发源》二书。《瘟疫辨论》撰于康熙庚寅(1710)年,目的是将“伤寒与时疫,辨论明白,了然胸中,直寻病源,用药无忒,俾览者易识”,故以《瘟疫辨论》为名。“叙”中说马氏著成此书后,并不欲公之世,而是想“藏之名山,俟之其人”。历下(今山东济南)张赵玉(字廷璧)见其书稿后,深为折服,便为之付梓刊行。该书承吴有性《瘟疫论》之言,全盘接受了吴有性关于瘟疫的辨证诊断、治疗用药以及预后推测,包括邪伏膜原、表里九传、攻邪不厌早等学术观点,是较早发挥《瘟疫论》的著作。
  《瘟疫发源》是一部运用运气学理论来论述温病的专著,马印麟自序中言自幼“受祖父之岐黄医业”“父亡之后,各处寻求明师贤友”,认真研读张仲景、李东垣、刘河间、朱丹溪等人的著作,认为前贤已将诸病脉理、经络、脏腑、本草等阐述明白,“惟有瘟疫一门而未尝发明受病之由,诸家虽有数句,至简至约,不甚详细”,为此“闷怀心腹二十余年”。后从青州世医张宗玉处得《类经》一部,昼夜朝夕苦读,“将瘟疫一门,由博返约,采集一册,名曰《瘟疫发源》,使后人便易入门”。书成之后未立即付梓,而是珍存三十余年,其间不断在临证中进行检验,“屡验屡效,方敢刊刻济人”。该书主要分为凡例和正文两大部分,正文是马印麟选取张景岳《类经》中关于五运六气的内容,将瘟疫一门进行由博返约的论述,并通过推算预测瘟疫而早做准备。凡例部分是刊刻之前,马氏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所做的补充,包括瘟疫则验、瘟疫治法表其大略、瘟疫病按等。此书内容言简意赅,易于习诵,诚灵书之纂要,后学之指迷,瘟疫之秘诀,生人之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