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精诚所至 方药自如

——《齐鲁名家谈方论药》在线课程学习有感

作者:中医学院2016级 刘欢欢    
2018-04-20     浏览(717)     (0)


  今年是我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个年头,恰逢学校迎来六十华诞。
  六十年前,刘惠民、李克绍、周凤梧等九大创校元老,从各地汇聚泉城,在这里因材施教,授业解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识、渴望成才的山中医学子。老先生们治学严谨、医技精湛、临床经验丰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寒假里,我选修了《齐鲁名家谈方论药》这门在线课程,有幸聆听了刘持年、陶汉华、姜建国、丁元庆教授等对九大名老学术经验的分享,深有感触。
  所谓“谈方论药”,给我的第一反应就像是古代的兵法战术——“排兵布阵”。只有精选士卒、巧妙布阵,才能打赢胜仗。其实中医用药亦是如此,选药就是挑兵,处方即是布阵,不仅要周密还要有策略。千百年来仲景布阵实属一流,手下常用兵将虽少,但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如北方真武阵、西方白虎阵,还有东方青龙阵,阵阵暗藏玄机,处处深奥精妙。后世医家也多在仲景基础上,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形成独家兵法,临床药到病除。
  通过学习,我发现九老的“阵法”也是非常了得。刘惠民先生的处方用药应该叫“攻邪”阵法。刘老在外感热病的治疗上有自己独特见解,强调解表清里,善重用石膏。石膏乃辛甘大寒之品,辛散解肌透邪,寒能清热,甘能生津。同时刘老不忘仲景顾护脾胃思想,在应用石膏时常配伍怀山药,服药时以米汤辅之。对于一些胃溃疡患者,刘老又自创药粉方,作用局部,药效持久。
  周凤梧先生的处方用药应该叫“精兵”阵法,这种思路给了我很大启发。例如大家熟知的玉屏风散,原方黄芪、白术各二两,防风一两,以补为主,补中有散,多用于虚人感冒。而白术防风汤,药物和玉屏风散完全相同,但防风增为二两,黄芪、白术减至各一两,以祛邪为主,多用于服表汗药自汗者。两方药味相同,由于用量不同而发生了质变,所治疗的病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种阵法实在巧妙!另外,周老还特别注重研究“兵”的共性和个性,做到“兵尽其才、药尽其用”,如用黄芪除脏间恶血、桔梗主胸协痛如刀割,这些都让我们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中药有了更全面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李克绍先生在“胃肠”阵法中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李老强调头面官窍乃至精神心理疾病均可从胃肠论治,原因是胃肠流通,气机畅茂,则阴阳调和,李老活用半夏泻心汤治疗顽固性失眠一案即说明了这一阵法的高超精巧。李老还突破常规,提出五更泻不等同于肾泻,脾湿太盛或酒积亦可出现天明即泻,临床需准确辨证,方可奏效。另外,李老强调服药时间也非常重要,凡治五更泄泻,必在临睡前服用,若服在起床之后,距离腹泻时间太长,效果便差。可见,好的阵法还需注意出兵时间。所谓足智多谋,也不过如此吧!
  《齐鲁名家谈方论药》犹如一部兵书,让我手不释卷。值得一提的是,九大名老的学术智慧都来自经典,没有了经典,中医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的继承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建校六十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挖掘老一辈创校元老的学术精髓,传承中医薪火,不负前贤,潜心研究方药“阵法”,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