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正当谷雨弄晴时
作者:中医学院2017级 张稚平
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题记
谷雨未雨,亦如邂逅一场没有花开的守候。犹记少年时,祖父教我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老人沧桑的声音与稚子纯净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共同诠释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清明过后,是一段最繁盛的时光,春雨绵绵不大不小,阳光阑珊不温不火,适合谷类作物下种催苗,农事跟着节气的脚印,渐渐繁忙。每年这个时候,老祖父总是爱背着我去田里劳作,老一辈庄稼人在田地里勤勤恳恳劳作,用锄头将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转化为滋养农作物的雨露。此时的我,在暖暖春光的映照下,竟趴在祖父宽厚的背上睡着了。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香气,令人陶醉。一滴滴汗水融进泥土,一片片黝黑的土壤在脚下翻滚,一颗颗种子被埋入地下。农人们的劳作歌声,铿锵振奋,高亢雄厚,令人热血沸腾,他们用最无华的肢体语言,以及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一往情深,诠释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理,他们用劳动者特有的眼光打量着脚下的土地,嘴里含着烟管,脸上堆满了笑,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便在朴实的笑容中生了根。
鲁迅先生曾说过:“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总是成正比例的,付出的劳动越多,创造的幸福就越多。”雨生百谷,清净明洁。在希望的田野上,青山绿水包裹着丰富的宝藏,春种秋收耕耘着永恒的向往。在广袤的大地上,包括祖父在内的老一辈庄稼人用勤劳的双手使浩瀚的荒野变成了亩亩良田,勾勒出一幅幅春耕图,用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和延续了人类的文明。
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就意味着暮春已至。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其中谷雨初候曰“萍始生”,万物将迎来最为欣欣向荣的时节。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谷雨节气期间,在养生保健方面,传统认为,一是要防脾胃病发作,二是注意防治风湿性腰腿痛等疾病。除此之外,还应关注情志养生的问题,因为谷雨是春夏之交,春天是肝气当令,肝与情志密切相关,事实也证明,谷雨前后,抑郁症患者增多或加重,精神分裂症等一些精神疾病也在此期间多发或加重。谷雨时节脾气旺盛,顺应四时养生的原则,此节气中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消化功能增强,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是补要适当,不宜过度。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应适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将映候,行春犹未迟。谷雨之后,春季将尽,夏季将至。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时令马上就要进入暮春,我们更应该牵得住一年之春,把握好一日之晨,以满怀热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拥抱无限好的春光,用辛勤的汗水和刻苦的努力设计自己的人生蓝图,在中医药文化之路上继续前行,探索不息。暮春回望,你可曾辜负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