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的老师。从儿时教我们咿呀学语的母亲,到初入幼儿园时独立面对陌生的老师,再到幼升小,小升初,最后高中经历高考,进入心仪已久的学府。这接近二十年的教育历程,我们接触了太多的老师。师者,所谓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路走来,是老师帮我们解惑答难,我们的成就和获得都离不开老师们勤勤恳恳的付出,所有的话最后凝结出一句,老师,辛苦了,感谢你们的培育与付出。
一粒种子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小时候,我认为老师学识渊博,无所不知。那时对老师的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恐惧,是害怕。因为小时候成绩不算理想,甚至可以说拖后腿,每次上课时都会躲避老师的眼光,感觉那是一种威胁。后来遇见一位特别投缘的老师,那位老师不会生气,做错题也只是一笑了之,我渐渐忘记了那种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欢喜,感觉自己像是喜欢上数学课了,那是一种惊喜的发现,就像在大漠游荡了好久,渴到不行,就在要放弃的时候出现一片绿洲一样,惊喜而又雀跃。小学也算是我印象中难以抹去的记忆,还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是她让我改变了对老师的认知,原来老师可以不严厉,原来我做错题老师也不会责怪我,原来数学这么棒。从那时起,那位老师给我播下了一颗等待萌发的种子,那时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会微笑,不会责备学生。
渐渐萌芽
初中了,一个最让人头疼的阶段,青春期中的叛逆期,让老师家长都无可奈何。记得那次,放学回家被一位同学撞到,扭到了脚,疼得都要哭出来。得知自己一个周都不能去上学很是着急,毕竟期末考试就在眼前。记得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那刻我很担心,怕老师不同意,没想到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请假的事,而且说下班后帮我把作业带回来,还义务地给我辅导了好长时间。那时候很热,老师不停地擦汗,身后的电风扇无济于事地吱扭吱扭响着,那是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关心啊。还记得初三又很幸运地进入老师带的那个班级,可惜老师不教数学倒改成了化学。老师每次上课都很忐忑,毕竟以前没有教过化学,总是在课上问我们听没听懂。没想到最后我们班级的化学还是全级部的第二名,老师很是高兴。我的老师,我很是敬佩您啊,您知道吗?从您耐心辅导我,到一步步挑战自己完成化学教学,我的化学成绩也一步步提升,这都得益于您啊。不知从何时起,我心中那个想当老师的梦,长大了,渐渐萌芽。那时的我认为好老师,就是在无时无刻不记挂着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破土成长
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中考,本来对考重点高中很没信心的我,在初四那年进入了最严厉的班级,遇到了最严厉的老师,让我心无旁骛地准备中考,让我沉下心去复习。那时我们学校保留着的老传统就是家访,我记不清班主任去过我家几次了,大概有七八次吧。正是这样的严厉,我才梦圆重点高中。中考完我在想,老师严厉一点也好,这样就不能嬉皮笑脸给自己找放弃的理由了。还好老师没放弃我,我也没放弃自己,这也是我的好老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枝桠渐长
人生的无数个转折点给予我多个机遇,就像意外地进入高一22班,遇见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一次次提问我英语,想在英语上拉我一把,可我还是让她失望了。高中是寄宿学校,班主任经常一天24小时待在学校。用她的话说,她家里也有孩子,可我们也是她的孩子。真的,高中三年陪伴我的每个老师都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一个个亲切的面孔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她们每天起的比我们早,去查早自习,每晚睡的比我们晚,要查就寝情况。回家还要照顾家庭。那些陪我们奋斗在高三的老师啊,你们的着急,你们的心疼,你们的不舍,我们都懂啊。有些心疼老师的全力付出,又有些厌恶自己没给老师们争口气。老师啊,等我回去,一定去看看你们,看看我们的校园。高考前一直向往着外边的世界,后来才知道在你们身边的那三年是我这辈子最幸福和最安逸的三年。高考结束那刻我才明白老师在这三年里的付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啊,你们让我懂得付出,懂得渊博,懂得教育的意义。
绿叶吐芽
来到大学后才发现,这里的老师并不像外界传的那样神秘,大学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珍惜眼前,珍惜课堂,会给学生规划未来,也有老师会听你的牢骚,用他们过来人的身份帮你解答那些看起来让人头疼的问题。这里也有班主任,班主任也会在办公室等你的拜访,会关心你的生活和学习。毕竟大学不似中学那般,因为大学“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便是东坡的“人间清欢”。诚然,清欢必不是“水陆罗八珍”的佳肴在侧,更不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佳人在怀。所谓清欢,是不慕奢华的淡然心境,是洗尽铅华,在喧嚣与骚动的尘世中独处一隅尽心于一事的趣味,虽清苦犹自得。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渊明的清欢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看淡官场,归于辋川,摩诘的清欢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清幽;忘却前生,遁入空门,叔同的清欢是“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安谧;低至尘埃,另辟蹊径,从文的清欢是那一本厚厚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清苦;穷尽一生,笔耕不辍,普鲁斯特的清欢是那一系列堪称人生精华的《追忆似水年华》的专一。
守住清欢,必要有舍弃之处。舍弃他人眼中的繁华盛世,方可寻找自己独有的高洁心境。王维舍弃世间繁华,舍弃“相逢意气为君饮”的壮志,愿静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辛夷花;苏轼愿舍弃世间富贵,舍弃悲观不平之念想,愿“日啗薯芋而华堂之念不存于胸中”;李叔同舍弃人间名利,舍弃世家之高位,愿着百衲衣,用破卷席,嚼野菜而品白水。他们舍弃尘世中众人置其一生寻求之物,不带眷恋,而后投身于愿做之事,也就有了“清欢”。
而有所舍弃,必将有所坚守。坚守他人眼中的辛酸苦楚,坚守的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志向与操守,勤勤恳恳,未有悔意,心态静穆。陶渊明坚守一垄之田园,不闻官场几次之邀约,愿尝“夏日长饱饥,冬日无被眠”之清苦,于史册留下一抹清丽之色;沈从文坚守小巷之斗室,不叹前世之不平,愿经人间之百味,终成一代大家;普鲁斯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最初的文学梦,两耳不闻窗外事,愿禁锢自身独尝孤独与病痛,终于文学史上开创独特篇章。守别人之不能守,亦受别人之质疑,他们选择守住自己的梦想。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再艰难的环境,透过他们的视角,都是清欢的一部分。
“第一流的人物是在污浊滔滔之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林清玄如是说。而看似简单之理,又有多少人置若罔闻呢?“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元好问以辛辣的讽刺道出潘岳之心口不一,纵得“掷果盈车”之爱,却偏与石崇“望尘而拜”,落得个虚伪造作之名;“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乐天以夸张的讽刺道出玄宗之娇宠贵妃,纵得开元盛世之势,却偏与玉环“缓歌曼舞”,落得个荒淫治国之名。
“清欢”是渊明之恬淡,摩诘之清幽,叔同之安谧,从文之清苦,普鲁斯特之专一,而守住这一抹清欢,必要勇于舍弃,更要坚守自己的脱俗之志。这样以后,那所谓之“清苦”,也就如同自己心田上盛开的百合花,是人家独特的滋味——那是“清欢”。最重要的事是教你学会独立,离开父母,离开老师,独立学习,独立生活。但他们依然会守护在你身后,帮你解疑答惑。他们会用自己最专业的知识来指导你完成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为你提供一切需要的条件。原来,好老师就是默默支持,无私付出;帮你规划未来,做一个无名的灯给你照明,让你看清未来的路。
不同的阶段对老师认知不同,心目中喜欢的好老师也有所不同。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最好的老师不是说他有多渊博,而是真心实意对学生用心,用自己的一切知识默默培养学生,燃其一生的知识,用其一生的心血。最后,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辛苦了,你们都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