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求雨山

作者:材科1704管文倩    
2018-04-15     浏览(79)     (0)




  求雨山是我偶然在地图上看到的,离学校很近,正好趁着下午的空闲时间去散散心。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清净的公园,但到了那里才知道在这清凉幽幽的小山之中,居然长眠着四位书法大家:林散之、高二适、萧娴、胡小石。
  一到山前,桃花香、竹叶香扑面而来,像是父母迎接多日未归的游子。山脚竹子偏多,一片接一片,隐在竹子中的那一抹红,便是桃花了。冷淡的墨绿和妖娆的粉红,红绿相间,色彩的巨大反差,给人以新鲜感,生活的杂念倏忽间消散在这片美色里。曲径通幽,抬头见一块匾,上书“林散之纪念馆”,过了门槛,两条细线上排满丝绒织就的小红灯笼,从大门的门框上方一直迁到湖旁亭子的飞鸾上;再往下看,下坡的石阶延到十米外,一步步走下去,能感受到大家的气魄风范。湖前束筠亭,亭上有块石碑,记录着林散之先生的生平事迹。林先生最善草书,飘逸俊美,与李志敏先生书法的苍茫之美刚柔互补,并称“南林北李”,可谓绝妙!再往前走,一条小道引着,到右边一扇半圆的院门,穿过假山间的石子路,一栋两层的瓦房,刚进房门就看到林散之先生和蔼的面庞,亦如他当年在屋里笑迎宾客,正欲与诗书画友们畅谈诗书,挥墨作画。屋里装饰摆设简单,一二楼都陈列着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字画作品。他尤擅的草书,一幅占了一面墙,一分腕劲、两分潇洒、三分规矩、四分柔美,成就了这样的佳品。出了门,漫步于竹林小道中,身边簇拥着挺拔的秀竹,偶有一两片枯叶从上空飘落,让人瞬间有了一种竹林隐士般的闲适与惬意,亦合了林散之先生“不随世俗任孤行”之意。
  悄然间,来到了高二适先生的府邸,高先生与林先生是挚友,跟散之先生一样,也擅草书,站在门前我似乎看到二人立于案前,互评书法,或大笑、或皱眉、令人羡矣。高先生的住所还要再往山里走一走,在那,一个看守的老大爷坐在门口的木头座椅上,微眯着,我们向他点头问好,他笑了笑,又继续眯着。我们悄悄走过,进了高先生的住所———三层的洋房,高先生的作品摆放得错落有致。
  在竹林里迷了路,兜兜转转,竟走到了二适先生的墓前,他与夫人合葬在那里,正四方形的一块地,四方形的墓碑上放着一排花,看样子是不久前刚放上去的。头顶的竹叶带来一份宁静,耳边掠过的微风添几分清凉,长眠在此,也合高先生“暗庵”“道人”之号。我们从旁边的小道上绕到墓前,墓碑的正前方,两座石狮子坐在那里,守护着他。在这大片竹林中,除了叶子的沙沙声,再无它声。偶有来挖竹笋的人们,也悄悄的,不舍破了这份清净。
  由于快到封山的时辰,很遗憾没来得及到萧娴与胡小石先生的住所走一走。希望下次闲暇时,再次与先生们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