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大学 - 《西南大学报》

扈雪欢 :终身从教是我的理想

2017-06-30    


  又到一年就业季,作为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之一,我校一大批优秀学生即将走上讲台,为国家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扈雪欢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个女孩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学生,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在大一结束时就考入了师元班,科研项目曾获校“含弘杯”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科研成果发表于A1类核心期刊;大三时期前往加拿大温莎大学交换学习,期间发表4篇教研文章,其中2篇获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即将毕业的她以教育局公招第一名的成绩被柳州高级中学录用为生物老师。

  科研能力与教师技能并重

  提升教师技能对师范生来讲极其重要,对于教师技能,扈雪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讲课、板书、ppt的制作等属于外在表现,教师技能也需要坚实的科研能力以及过硬的专业素养做支撑。”

  大二学期,扈雪欢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学生工作,顺利进入了我校师元班学习,当时的老师认为师范生也需要加强理论支撑,于是建议扈雪欢和同学组队,一起参加学校开展的“含弘杯”学术科技竞赛。“我们当时做的是一个创新项目,之前是没有人做过。”项目主题为:“外源SA对盐胁迫下颠茄次生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实验时间持续了一年半,“有段时间为了赶进度,我们三个人在实验室从早待到晚,采用轮班制的方式,一个人睡觉两个人做实验,还是蛮辛苦的。”这段时间的磨炼大大锻炼了扈雪欢的科研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生物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师范生,必备的技能就是“讲课”,在重庆市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在学院的推选下,扈雪欢作为代表参赛。“当时时间很仓促,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做准备。”扈雪欢回忆道,当时的竞争对手是全市各个高校的师范生,有的学校已经准备半年多的时间,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沉下心来,每天打磨一个课题,反复练习,对于细节进行严苛把控,魔鬼式的训练让扈雪欢最终获得了一等奖,而这段难忘的经历也大大提升了她的讲课能力,为以后的求职面试的试讲环节打下了坚实基础。

  勇于尝试不同  热衷社会实践

  扈雪欢在大学期间十分热衷参加社会实践,她曾经为贫困山区的儿童筹集善款,在广场上表演了一整天的节目,快闪舞蹈、唱歌、在地铁公交上演讲等,样样都来得了,筹集善款的数目也是可观的,最后获得了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的志愿者认证证书。

  热心公益的扈雪欢也有过到敬老院服务的经历,利用暑假期间,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个人组成团队开展调研活动,目的在于调查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由于很多老人视力较差不能填写纸质问卷,扈雪欢采用了口头访谈的方式,与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聊天谈心,最终获得了敬老院老人的信任,顺利完成了调研报告。

  “我是一个很喜欢尝试的人,经历便是成长,我觉得只有在真正接触过之后才能判断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大一时的扈雪欢加入了很多学生组织,从校学生会到学院的艺术团,涉猎十分广泛。在很多文体活动中都有这个女孩的身影,重庆市征文比赛一等奖、校级师范生演讲竞赛第三名、校级冬季越野赛一等奖、校级“啦啦操”大赛二等奖、校“文艺活动先进个人”等奖项拿到手软。

  热爱教育事业 立志终身从教

  当初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才选择师范类专业,扈雪欢本人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但真正接触过后,才发现了教育的魅力。“我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实习时,每天看到孩子们用渴望、崇拜的眼神看我,就会获得满满的辛福感,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可以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让他们变得更好,这种感觉很奇妙。”

  扈雪欢大三时期前往加拿大温莎大学交换学习,学校的安排是周一到周四前往当地的学校参与教学,周五周六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周日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音乐会,保龄球等,了解西方文化,融入当地生活。而在教学过程中,扈雪欢深深感受到了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交换期间,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了4篇教研文章,其中2篇获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
  大四就业季期间,扈雪欢参加了公招经历:选择了柳州最好的高中—柳州高级中学为目标,“过程非常顺利,顺利的原因是因为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扈雪欢分享到,从打磨简历,到预设面试问题,每一个步骤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意料之内的,扈雪欢以公招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获得工作机会。“作为一个求职者,我会揣摩面试的老师想要什么,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再过一段时间,扈雪欢就要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大学去奔赴职场,在毕业季这段时间,她做了详尽的计划:刷高考题、打磨教案、泡图书馆、学习英语,利用有限的时间给自己充电,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斗志,这是扈雪欢在毕业季的生活状态。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扈雪欢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正式就业后,我打算开一门选修课,课程暂定为职业规划,我认为高中阶段很有必要对以后的职业方向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有过出国交换的扈雪欢还想带国际班,“在大学期间接触过外国教材,与中国的有很大不同,中西相互融合相互学习有利于促进教育理念的进步。”
  采访最后,扈雪欢认真地说道:“我热爱教育事业,终身从教是我的理想。”(侯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