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雷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电力系统全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委员。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市场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30余篇。2017年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在学校6A316办公室,“驻扎”着这样一位为地方电力系统高效运行保驾护航的女性科研工作者、2017年度四川省三八红旗手——雷霞教授。
周六晚上,第六教学楼几乎已无灯光,只有雷霞仍在办公室里仔细地批改着学生们提交的论文。这样的情景,对雷霞而言是家常便饭,她说:“有些事情要做好,就必须要花时间,既然我是一名教师,那我就要努力地把我的工作做好。”
青春源自前行路上的坚守
从1994年进校以来,雷霞已经在西华工作了二十四个春秋。“那时候我刚刚从四川大学毕业,年龄也不比台下的学生大多少,可以说是同龄人,但我却可以向他们传授知识,这种感觉很奇妙。讲台就像一个世界,我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搭建它,并让更多人在这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这是很有自豪感的。”
雷霞说她几乎是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发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乐趣。
想要授人以渔,自己就要先掌握更前沿的知识。在工作了两年以后,雷霞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储备遇到了瓶颈,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雷霞用了两年半时间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五年后,雷霞再次返回母校,拿到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博士学位。
雷霞说:“在选择专业时,自己并没有特别的想法,而是在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才慢慢发现了其中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雷霞非常重视将实践中的工程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女教师,雷霞常常会给予学生们更细腻的关心。2016级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何锦宁说:“一般像我们这种工科研究生的生活是比较枯燥的,每天几乎就是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日子。为了调节我们的生活,雷老师会在寒暑假组织我们集体外出游玩,既缓解压力,也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
科研、管理一个都不落下
在雷霞看来,科研不仅仅是个人对新知识的探索和求证的过程,也是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种方式。
雷霞说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工科女”,她常常独自驱车到偏远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开展项目科研。“我先生常常说我太拼了,不知道爱惜自己。实际上我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要认真把工作做好。”雷霞说。
为了更好地为电力公司定价提供参考,从2010年起,雷霞和她的团队用了四年时间,同相关机构合作,对当地电力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开发完成了《发售电电价联动系统》。这一成果为电力公司提供了智力支持。她说:“取得这个成果我很欣慰,电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支撑之一,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电价体系,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业转型。”
近五年,学院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13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3部,进入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的论文有2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作为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雷霞努力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学院研究生工作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院研究生第一志愿率大幅提升,彰显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口碑。学院成立了全校最早的学生学术团体——研学论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除常规的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外,学院还增设中期答辩环节,对研究生论文严格把关。
2015级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丁吉说:“作为她的学生,感到十分幸运,在我眼里,雷霞老师是一位细腻且有耐心的人,她会定期开展探讨会,研一、研二、研三的同学都要参加,要求我们在研讨会上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时代“新女性”坚韧绽放
“获得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和期待……”面对荣誉,雷霞淡定而自信。
谈到对自己性格的评价,“独立”是雷霞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她说:“可能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对女性而言,保留独立的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独立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独立,也就是要拥有一份自己喜欢并能为之投入的工作,并从中找到自信;二是独立空间,简单说就是要有自己的爱好,我喜欢唱歌和体育运动,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排球比赛、长跑比赛我都会参加。”
自信女性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完整而温馨的家庭,雷霞也不例外。“2003年的时候,我想继续深造考博,但我的孩子刚出生,我父母鼓励支持我,他们承担了照顾孩子的工作,让我安心读书。同时,这么多年来,我的先生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这次能获得三八红旗手,也有他的一份功劳。”雷霞幸福地说。
前行之路,雷霞一直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