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抓教师发展促教学创新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召开2015年暑期教学工作会议
本报讯(记者 叶 旋)8月30日至9月4日,学校召开2015年暑期教学工作会议,围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途径和方法开展交流和研讨,明确下阶段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举措。院长王振洪、党委副书记胡野、副院长龚永坚,党委委员成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级专职督导,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院领导、教科办及专业机构负责人、课程组长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王振洪作了题为《抓教师发展 促教学创新 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报告,他在总结回顾过去一个时期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后指出,我们要立足“三个新”、做到“三个深”、建立“三个化”,来推动教学创新跨入一个新常态。“三个新”中第一个“新”是新职教。学校中、微观层面的教学创新必须与阶段性的政策、导向高度结合起来,融入自身办学理念和思路,形成一个指导教学创新的思想脉络。第二个“新”是新专业。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一带一路”等大背景下,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不断出现,要紧密对接浙江七大万亿产业、金华五大千亿产业,深入思考专业培养目标的新定位、专业建设的新突破和培养方式的新探索。第三个“新”是新课程。课程内容要深深扎根在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之上,紧紧把握技术、设备、工艺、管理、市场等新变化,完善课程的职业要素和实践要素,推行分层分类的选择性教育,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来强化教学设计。“三个深”中第一个“深”是研究深。学深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的一些主要政策和制度,看深实际问题,分析透学情,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第二个“深”是渗透深。教学创新要渗透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多维度的要素,要同步跟进环境和条件的支持。第三个“深”是推广深。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综合性的特点,在校内积极推广教学创新好方法、好举措,增强带动面。“三个化”中第一个“化”是制度化。在项目建设、环节管理、实施监控等各个环节,建立引导、适应和推动教学创新的制度。第二个“化”是常态化。“运动式”教改最终都是不可持续的,教改成果应用的常态化、优质课教学的常态化才会有实效。第三个“化”是绩效化。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机制,从项目设计到验收都要考虑操作性,突出实施绩效。
王振洪同时指出,教学创新能不能推动、能不能产生实效,归根到底靠教师,着力点在教师发展。针对当前学校师资情况和教师状态,下一阶段要着重从完善平台、强化管理、优化评价三个环节入手,构建一个“三促并举、三力合一、三维评价”的教师发展体系,切实推动教师发展。一是加快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中心要以多类型、多层次培训促进教师职业综合素养、教学创新与科研服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教师民主、常态的交流促进教师成长进步;发挥协调和沟通的作用,促进校内资源整合,互相分享经验,促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推动教学创新。二是强化教师管理。发挥自我内驱力、行政推动力、制度约束力,强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管理。三是优化教师评价。从能力、业绩、资格三个维度来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王振洪强调,教师发展和教学创新是一个积累和演进的过程,希望大家既要以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沉下心来去引导、抚育、唤醒和等待,也要以高效的改革、严明的制度和强有力的措施来深入推进、有效管理,在新的发展时期取得更扎实、更富有成效的新业绩。
胡野就新学年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希望大家认真领会院长讲话精神,加强制度和政策学习,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通过转移关注点、重设兴奋点、聚焦突破点、梳理增长点、谋划高端点等进一步优化思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发展。
会上,信息、艺术、建工和医学院就教学创新项目的组织与推进、产业发展与培养改革、教学创新与有效管理、教师发展的管理与评价交流了各自做法;二级学院围绕培养方案剖析、创新课堂的教学设计、优质实训课平台课建设、实践教学职业素养培养与养成、重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了剖析和交流;教务、督导、人事、校企合作处、就创中心作了专题发言。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新任教学管理人员培训、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开题报告会,各二级学院举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