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交大报》

以青年之力 成伟人之事

作者:数学61班 盛文妍    
2017-12-08     浏览(53)     (0)


  谈到钱学森学长的一生,绵长而广阔,深邃而有力。这漫长的岁月,可用十六字来概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这十六字正是钱学森在西安交大百年校庆时题词,不仅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对交大学子无尽的期许。
  千转百回 热爱祖国钱学森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渺小的很,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那个时代无数像钱学森一样的爱国青年的座右铭。中学毕业后的钱学森怀揣着铁道救国的理想,考入交通大学铁道机械工程系,然而那时的中国,面对日本空军毫无还手之力,钱学森报效国家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从铁道救国转变为航空救国之志。他一头扎进图书馆自修航空领域专业知识,并考取了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生,成为交通大学考取的五位学生中唯一一个选择航空工业的赴美留学生。
一心挑灯夜读十余载,却毫无功利之心,兢兢业业只为学成报国。在钱学森学成想要归国报效国家之际,他却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无理监禁,不得不定时前往移民局打卡签字。在困境中坚持五年的他,终于在1955年踏上回国的游轮。
  开拓创新 追求真理身为科学巨擘,钱学森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精神财富与科学宝藏。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期间,钱学森在毕业论文里便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卡门-钱”近似公式。博士期间,他就为被戏称为“自杀俱乐部”的“火箭俱乐部”提供理论支持,后来他在美国火箭学会会议上讲授他的火箭客机的构想,这种设想更是在美国航天飞机的设计中得以实现。
  钱学森的一生,是开拓创新的一生。他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我必须要想别人没想过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然而“创新”谈何容易,在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的岁月里,钱学森不得研究他所热爱的航空航天科学,夫人在浴室里立起
的一张破旧木桌,便是他新的领域的实验室。1954年,他的英文巨著 《工程控制论》著成,标志着他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工程科学。
  永无止境追求真理的精神,让他在众多科学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晚年时他更是悉心探索学术,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矩阵式结构,打破各门科学技术之间的“壁垒”。
  不忘初心 报效人民钱学森曾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老回国后,新中国百废待兴。钱学森为我国航空工业构建蓝图,为卫星事业发展奠定基础。他开展载人航天科研工作,对我国载人航空航天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钱老更是一手培育出了我国新一代航天人,成为我国航空科学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启蒙者。
  作为极具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民科学家,年逾花甲的他仍心系祖国的教育事业,曾多次问温家宝总理: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成为后来震耳发聩的“世纪之问”。
  以青年之力,成伟人之事。身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像钱学森学长一样,将一腔热血与青春都奉献给国家,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和钱学森学长的殷切期望,不负自己的青春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