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5日上午9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校师生通过手机、电脑、广播等多种方式观看、收听了开幕会,热议着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上午11点40,下课铃声刚响,李劲立马跑回寝室,打开电脑观看人大开幕会的回放。他是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感想和收获太多了。我意识到我们大学生除了为自己谋发展去利己,更应该做一个利他、利国的人!面对飞速发展的祖国,除了见证它的进一步强盛,我们更应该参与其中,贡献力量。”
对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周超来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就是农村生活变化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农民收入确实有大幅提高。在我的家乡株洲攸县,许多贫困户都脱贫了。作为大学生,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投身家乡‘幸福美丽富饶’新农村建设。”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徐倩是大学生创新团队Rebellious Future的成员,其团队主要研究四轴飞行器优化设计,2017年曾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国家的号召,学校的支持,使得我们大学生有勇气、有信心去自主创新、大胆创业。我们的四轴飞行器设计成果就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诞生的。”
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徐雨萱担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同时她也是一名党员。她说:“作为学生干部和共产党员,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身边的同学,带动学校学风建设,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努力培养助人、爱校、爱党、爱国的情操。”
带领学生干部一起观看政府工作报告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郭昊晴感触很深:“近年来,国家大力扶贫,我们学校也对安化县贫困村进行了驻村帮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贫困生这一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关怀。”
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社会学博士刘红星看完开幕会后谈到:“高校教师应意识到,反腐不仅是政府层面的事情,高校的学术腐败也时有发生。我们应不断加强政治修养,从心理源头遏止腐败,做到不敢腐败,不想腐败。”
“振奋人心、前瞻性强”是校团委副书记王琦看完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受。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她表示:“科技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在新时代的重大使命,也是重大利好和机遇。我们应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育,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培育和储备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夏建文看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的改革感触尤深,“过去五年,国家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奋斗出来的。今年是十九大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实现十九大确定目标的工作安排,它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将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获得感而努力奋斗!”
(周洁 学生记者 陈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