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又怎是一句岁月如梭所能表达,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五日,我们迎来了第五十五个“学雷锋日”。时代变迁,现在的“雷锋”,还是当年的那个雷锋吗?
可以想象,在“学雷锋日”这一天,社会各界组织的“献爱心”公益活动数量会是平常的好几倍,而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人数也比平时多出不少。在“学雷锋日”涌现出这么多的“暖心活动”,难免让人觉得“学雷锋”活动已成为一项年度任务。
有人说,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功利、冷漠,感慨像雷锋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了。的确,时代在变化,但我们推崇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却没有变。雷锋所处的年代,是新中国最为贫穷积弱的时候,那时人们情怀朴素、热情善良,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而如今,我们这代人生活在这个繁荣的国度,理应继承和发扬上一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实,当年拥有光辉事迹的雷锋和我们年纪相仿,也是一个正当青春、气血方刚的年轻人,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但他最终成为了英雄,一个有血有肉的、无比真实的英雄。青春啊,任凭世界上最好的作家用多么优美的措辞也无法形容它的夸姣与珍贵,他却把本该躁动的青春,变成了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雷锋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了青春的含义,也重新定义了英雄。
什么是英雄?在游客眼里,让鲜艳的国旗从天安门广场的旗杆上冉冉升起的旗手是英雄;在学生眼里,年过七旬却仍站在三尺讲台上勤耕不辍的老师是英雄;在客户眼里,大雨天穿越半个城市把货物及时送到手里的快递小哥是英雄;在流浪汉眼里,能给饥肠辘辘的他一顿饭的人是英雄。《论语》里说,“无伐善,无施劳。”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权利,而英雄的定义也不局限于做出伟大功绩之人,还可以是传递温暖与感动的人。
善行无辙迹。我们身边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行为,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对于医生,是修术养德,救死扶伤;对于老师,是心育桃李,培养栋梁;对于军人,是严守岗位,护国安康……别再让“学雷锋日”流于形式,因为我们都可以成为“雷锋”。
习总书记曾说,“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所有人最熟悉的话来概括,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最生动的体现吗?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雷锋从未离我们远去,每个人身边都有雷锋;而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成为雷锋。生活中细微点滴之处,召唤着全社会向雷锋的行为准则看齐。在这个新时代的春天,让我们致敬雷锋,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践行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