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作者:赵东洋    
2018-01-08     浏览(81)     (0)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想和大家说说生活学习中的自己。
  生活上,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呼吸过,早晨六点,操场上新鲜的空气,有没有看到过,太阳刚刚升起时,朝霞的唯美,有没有感受过,放开一切,自由奔跑的畅快,这些属于早晨的小美好,我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一直在欣赏,总觉得找到了一个阳光的自己,也开始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一切从简。一日三餐,绿色的营养搭配;睡前30分钟,一本好书伴我入眠;闲暇时光,耳机里流放着时事新闻的资讯;周六周日奔走于社团,辩论,演讲等许多活动中,主持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校辩论赛,开始让我慢慢变得更加自信,也让我找到了最想放开声音说话的自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不禁感叹大学似乎给了我们无限可能。
  学习上,刚进大学时,我和许多人一样,很疑惑如此自由的大学课堂,我到底要怎么去上课,应该听什么,又要怎么去实践。我慢慢发现,老师一节课的内容,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单纯的记笔记是反应不过来的,需要跟着老师一起去思考。而我要去听的不是最后简单得出的公式和结果,而是去了解像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的,他们面对问题的思考模型又是什么样的,通过了什么途径和实验论证解决了问题,从而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实践,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找到了这些书本背后的奥义,考试其实只是最基础的一层考察。大学里,我们还需要学会重复,书本上的题目做一遍是不够的,我记得我大一考试之前,高数习题册做过三遍,大物习题集做过五遍,每一遍都在减少自己的薄弱点,最后高数考了99分,大物考了满分,大一学年总评的时候,也终于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所以,静下心来,坐的住冷板凳,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作为一名班干,我找到了一个会管理的自己。
  我是我们班的学委,一开始,我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学习做好就够了。大一上学期成绩出来时,我得知我们班高数有8个人挂科,我突然意识到,作为学委,我的责任不只是自己的学习。所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先是成立了一个数学小组,专为大家攻破难题,组织小组成员整理习题题解;晚自习的时候,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每天的作业内容以及提示语,还会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为大家集体答疑;考试之前的一周,我每个宿舍去提醒大家关注考试,劳逸结合,同时,去给大家罗列相关考点,重点习题等等。乘着周末的时间,也会自己出考卷,让成绩较为落后的同学去练习。经历一个学期的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一下的高数考试,我们班的挂科人数减少到了5个,90分以上的人数突破了10个。
  通过一学期的磨砺,我渐渐学会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学习,不仅仅是收发作业那么简单,你需要去真诚的交流,不遗余力的帮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总觉得他似乎有些自卑,于是我把他拉进了我的数学小组,我记得我的高数老师说过,“如果你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特长,那就把学习当做你的特长。”我把这句话也送给了他。之后,我让他去做数学小组的副组长,通过他自己与别人更多的交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渐渐的,他开朗了起来,也变得更加阳光,那一刻,我的心里是甜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看到我们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不断进步,我想说:做任何事情,只要无怨无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