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以“肖像”观当代中国精神

中央美院百年校庆重要篇章“时代肖像”于太庙艺术馆开幕

2018-02-23     浏览(64)     (0)

文章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型展览“时代肖像”,展出了300多件肖像艺术作品,包括“中华英杰”、“高风文心”和“平凡人生”三个主题,展现了肖像艺术对于不同历史、现实维度的观照,反映了蓬勃发展的时代风貌。展览将持续至3月11日。

“肖像”题材创作一直以来都是艺术表现最为重要的课题,从古代的墓室壁画、帝王功臣、宗教供养、文人高士到当代多元的人物画创作,“肖像”都承载着一个历史时代的道德礼仪规制、审美取向、文化表征以及社会主题,观一件肖像创作,不仅是认识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更是洞察人物所处时代、所处空间的一个场域,肖像更是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百年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在从中西交融到全球视野的历史进程中,肖像艺术一直都是造型学科的优长项目,在教学和创作中留下一大批经典肖像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一方面体现出水墨、油画、雕塑等造型语言在当代的丰富与拓展,同时也反映出蓬勃发展的时代风貌。

2018年1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市总工会联合打造的大型展览“时代肖像”在太庙艺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中央美院老教授、在校教师、历届校友的中国画、素描、油画、版画、水彩、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300多件,以宏大篇章讲述中国的当代故事,描绘中国的当代精神。同时,展览也是“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三部,在此展览纵览“人物肖像”这一古老艺术题材如何在当代社会、文化现实中焕发活力生机,构成一种古今文明的回响。

“时代肖像”展览涵盖“中华英杰”“高风文心”“平凡人生”三大主题,展现出艺术对于不同历史、现实维度人物的观照。“中华英杰”部分主要描绘对中华历史有着极大推动力的名垂青史伟人,这是人物肖像创作最为古老的主题和传统,比如古代的“历代帝王图”、“凌烟阁功臣像”,从某个角度而言,肖像创作有着表彰功名、树立价值规范的功能,同时这也是一份记录历史的图像文本,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另一个更加直观鲜明的角度。当然,过往历史如何认识解读,当下历史又如何记载,这是“中华英杰”创作时不可回避的课题,在这部分展览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历史现场与艺术现场的汇集。

“高风文心”部分关注那些胸怀文心的知识分子,在此看到当代艺术家如何表现齐白石、蒋兆和、郭沫若、吴作人、彦涵、罗工柳、韦启美等文化艺术大家。这也是中国肖像创作的传统,“文人题材”一直就是传统的艺术母题,比如任伯年描绘吴昌硕的《酸寒尉像》就是一个经典的样本。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文人文心的描绘也成为一种文化理想的构建模式。置于艺术史的语境,这也体现为艺术文化创作对于前辈先贤的敬仰与传承。

“平凡人生”部分关注的是一种社会群像,他们是历史真正的无名英雄,画面描绘的都市街头、乡村田野、矿工现场等都是我们当下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或者某些图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一个精神符号。画面描绘对象也都活跃、工作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责任,但他们都拥有梦想,他们的精神面貌也最直接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这一部分作品也反映出一代代中央美院创作者始终将创作与生活密切集合,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体现出一种观照时代的人文主义艺术精神。

人是立于时代的鲜活存在,其肖像也是时代精神的面孔,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前言中说道:立足于今天的新时代,肖像艺术的本质不仅是写形、写貌、写影,更是写真、写心、写神,不仅是社会历史印记与民族记忆的形象叙事,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文化意义。这也是中央美院为迎接百年庆典举办此次展览的意义所在。展览将在太庙艺术馆享殿、寝殿、东西配殿展厅展出至3月11日。

2018年1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市总工会联合打造的大型展览“时代肖像”在太庙艺术馆开幕“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三部“时代肖像”展场 “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三部“时代肖像”展场

艺讯网 张文志/文 胡思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