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的是美塞苔丝,那位本应是和爱德蒙·唐泰斯在一起的女子。
她出场时,身份是十七岁的少女。正值青春,美貌与活力让她愈加动人。她与爱德蒙当然郎才女貌,两情相悦。两人已经订婚,并即将成为对方有合法称谓的爱人。可是就在幸福的前夕,命运彻底改变……年年岁岁过去,两人天涯相离,再也不能白首偕老,迫于无奈的各维生计。爱德蒙变为阅历沧桑、胸有城府的基督山伯爵,美塞苔丝嫁与另一位狂热追求者为妻。人们都在说,他们的爱情已过保质期,变了质……
大仲马为何将两人分开?“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在爱德蒙前程似锦,美人在怀,而美塞苔丝也将嫁得如意郎君之时,作者笔调突转,“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但因此有人说,美塞苔丝也不再无瑕可爱,我却有些不同意了。
全书开篇,作者安排两人交会。姑娘一遍遍地拒绝着那不厌其烦的追求者,“冷冷地”,“镇定地”,因为她的心里只有爱德蒙,她在等着远航的爱人,坚信爱人同样也爱着她,一回来就会来见她。当爱德蒙“欢快的叫声”传来,两人紧紧地拥抱着,“浑身沐浴着光华”。费尔南动了邪念时,她也无情地道:“有什么不测,我会爬上摩琴崖的最高处投海自尽。”此时的两人,显然爱得坚如磐石。
时过境迁,爱德蒙蒙冤入狱。可怜的美塞苔丝很久没等到爱人回来,费尔南又疯狂地求爱和催促。“佳期如梦”已然远去,在这样的情形下,她没有像先前所说“投海自尽”,宗教使她不能这样做。她还不能死,她要为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回归的爱人活下去,无论何时,她都属于他。姑娘忍辱负重嫁给了费尔南,这至少可以求得平安殷实的生活,她便在这生活中等待着,等待着……
假如不嫁费尔南,她这个孤女身无分文,只会死去,而她必须留下一点点有朝一日爱德蒙会重返的希望可能。又过了很久,她和费尔南有了孩子,但当唐泰斯归来,她一眼就认出了这还是她的爱德蒙,她的所爱!他也一直等着她,根本未婚。哪怕他城府极深了,我也不愿将唐泰斯写作“基督山伯爵”,是因为在美塞苔丝面前,唐泰斯永远是她单纯的爱德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人相见的第一眼,透出的激动、思念、理解,就已说明那纯洁炽热的爱,曾经,现在,永远不会改变。
美塞苔丝劝说儿子脱离父亲去参军,自己宁静地隐居了起来,在无人知晓的地方,默默地永远珍藏着这份爱。无论结局如何,她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付出了等待,也换回来久别重逢。而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