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校训为鞭策,以传承黑大精神和优良传统为己任,完成好本职工作,为母校争光。
当天下午,张欣鹏应邀回到母院,与国防生师弟师妹座谈。他说,从学生到军人,从校园到军营,从城市到边关,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环境和身份的变化往往是国防生毕业任职的“一道坎”。面对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张欣鹏强调了健康而积极的心态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他深信“艰苦的环境是成长的沃土”,而蜕变和升华往往就在日复一日的积淀中发生。他说,每一名军人都是一颗种子,只有在本职岗位上生根发芽,才能为伟大的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访与谈
问:这是您毕业后第一次回黑大么?此次重走校园路,有什么感触?
张欣鹏:今年夏天的时候回来过,那是毕业十年后第一次回母校!感触最深的就是,无论分隔多远、分别多久,关于母校的一切——那些青春的理想和奋斗、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非常深刻、鲜活地印在我心里。
记得那时候,每天出完早操去上专业课,操练强度大的话上课会犯困,老师就“盯着”我们几个国防生,不时提问我们。头脑动起来,人也精神了。还有,对十年前的大学生来说,买火车票可是件大事(笑)。一到放假前,中央红超市的代购点就排起长队。最久一次,我是排了三个小时才买到回家的车票。哪像现在,下载一个APP、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科技进步给时代带来了太多超越我们想象力的变化,折射到大学校园中,就是学习的条件越来越优越、平台越来越宽广,生活也越发便捷了。
总之,回到母校,追忆过往,有很多感恩,也有很多感慨。最激动和自豪的,莫过于看到母校正在与这个时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问:关于黑大国防生有多优秀,我们已眼见为实,特别是听说,在沈阳军区乃至各军区,黑大国防生是一块金字招牌!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份认同和赞许一定源自日常且长久的积淀吧!
张欣鹏:是的!首先,母校黑大是一所红色大学,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抗大精神是黑大人的光荣使命。可以说,从踏入校门、了解校史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拥有了红色的基因,拥有了自觉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据我所知,黑大是全国最早成立国防教育学院的高校之一,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贴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国防生培养模式。
对此,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学院对我们的培养和塑造是全方位——无论思想觉悟、军事素质还是专业学习,都要过得硬。我想,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黑大国防学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问:由国防生向真正军人转变,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欣鹏:得益于在校期间的教育和历练,大多数国防生都能够比较顺利地适应军营生活,完成向合格军人的蜕变。
但,考验和挑战也同时存在。我认为,树立信心最重要,在此基础上放下思想包袱,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真正将军营视为施展抱负、大展拳脚的人生舞台。当然,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更要历练身在苦中不言苦、不怕苦的坚强品质。
问:有位老校友曾说,每个重回母校的人心里都在酝酿一篇命题作文:我与我的大学。现在,笔在您手中了,您想如何记述?
张欣鹏:(笑)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而黑大则给了我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刚刚我曾提到,大学对一个人改变和塑造是全方位的、脱胎换骨一般的,特别是在黑龙江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防教育学院这样一个特殊的集体,我收获的不仅是身心上的成长和发展。悠久的黑大历史和优良的黑大传统,丰富而多元的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又充满和谐、关爱的校园氛围……还有“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校训,这些都给予我终生受益的启迪和指引!
问:作为校友访谈“保留项目”,在这里,请您对在校的学弟学妹谈点寄语吧!
张欣鹏:首先,希望大家珍惜在校期间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把学习放在首位,把学好专业知识作为首要任务,更要注重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做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有益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
最后,要对在校的国防生们说,献身国防的理想崇高且任重道远,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经得起考验,成为国防和现代化军队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