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党代表心声

2018-01-04     浏览(115)     (0)



       过去五年,学校健全了各类规章制度;办学声誉不断提升,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有交流合作,与省内不少机关、企业、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制定了合作框架,省委书记、部委领导来校视察,提升了师生员工的士气。王邵军书记作为山东省高校唯一的一名校领导到北京参加十九大……学校的迅速发展有目共睹。报告提出了“一流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重点、四大战略”思路明确,相信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一定会建成。

——鲍承发代表



  报告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最核心标准。一流大学是目标,一流学科是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培养一流人才,基础和核心是一流本科。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我校,更要着力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财经人才。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四位一体”德育体系;要结合财经高校办学特色,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按照“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设计理念优化育人环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流“双创”财经人才,为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而奋斗。

——陶虎代表



  报告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很好地阐释了学科建设与特色名校建设的关系。我校学科和专业要在规模与质量,进与退上做具体谋划。在现有本科生规模上进一步压缩调整,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条件。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也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要有进有退,要有保有压,要加快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步伐,加大整合和集聚效应。我相信在党代会精神的指导下,精心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确定本科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岳军代表  



在听到全力推动财政学等四个学科成为全省顶尖学科时,我倍感鼓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工作被党中央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财政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要求。学校党委根据学科优势科学规划,将财政学作为重点建设学科,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如何将这一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地位继续保持,甚至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我们财税人面临的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王书记的报告,把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中去。
——马恩涛代表  

      


      报告充分体现出学校党委求真务实的行事风格,让我深感鼓舞与振奋,同时也倍感压力与责任。当前,全国财经类学科及相关高校发展速度非常快,人才、成果等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下面对现实、正视差距、突出自身特色与优势,是全校教职员工需要共同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我认为,党委提出的“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的精神与追求是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有效密匙。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手段,让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深深感受到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充分展示自我才华、体现自身价值,共同努力,尽早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葛永波代表



  报告既站得高、看得远,又接地气、聚人气;既有对学校未来发展蓝图的勾画,也有对师生员工个人发展的长远考虑;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作为财大人的自信和自豪,又让我们清醒意识到任重道远。报告对大家比较关心的人事分配、科研考核、主校区建设、住房等问题都有阐释,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教师的关注、关心和关怀,深深感受到身为财大人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今后,既要切实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时刻提醒自己“育人必先育己”;也要奋争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带领学生不断参与社会服务,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决策调研报告。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高度有机结合,以更饱满的热忱和热火朝天的干劲,全身心投入学校美好明天的建设中!——郭健代表



  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将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作为一线教师我感觉目标定位明确。我们专业未来还需要在学科、专业建设,国际课程体系认证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职工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将发展性评价贯穿到各类人员职业发展过程,体现了校党委对广大教职工职业发展的关怀,将极大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基层教工党支部书记,在落实校党委工作部署中一定以师德师风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带领全系党员教工从思想上、行动上与校党委保持一致,为实现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王小斌代表



  为实现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大学独立精神,以学生需求为核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合格人才。作为党务工作者,要认真领悟报告内涵,掌握精髓,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心服务学生;要博览群书,潜心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为学校未来学科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作为财大人,要坚守职业道德,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服务他人,快乐自已。只要把个人发展与学校未来相连,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相连,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张涛代表  我非常赞同报告里提到的“教学中心地位”。这学期法学院开设新的实践课“法律职业伦理与规划”,并筹划开设在线通识选修课,探索源于西方的现代法治理念的中国化问题。同时,学院致力于服务社会,承担了省委宣传部“齐鲁动漫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的法律风险指数、信用评级与国家或地区的法治指数的关系作深入研究。这既需要跨学科和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还需要深层次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史研究。希望在第一次党代会精神鼓舞下,进一步凝聚力量,提升法学院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梁晓俭代表



  报告中多次提到公共管理学院或公共管理学科,令人振奋。在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社科重大成果奖、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社会服务等方面,公管人攻克了一系列高峰。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示着我国发展要逐渐从追求效率而转向追求公平、正义和安全,这种转向给“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更给关注社会管理的“体育、艺术、国际教育”等学科与公管学科的融合带来机遇。公管人一定抓住历史机遇,将学科建成省一流学科乃至全国一流学科,为学校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红凤代表



  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和八项重点任务,既有全局思想,又有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干事创业、有担当敢作为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纲领性文件,是引领学校发展高屋建瓴的行动指南。要破解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实现预期目标,唯有凝心聚力,以更高标准和要求拿出实招,使追赶超越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常态。要放眼将来,制订详细的规划和具体措施。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抓住机遇,继往开来,为早日实现我校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李毅代表



  报告体现了五个“度”——政治站位高,有高度;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全,有厚度;纵览全局、谋划布局视野广,有宽度;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倡导财大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有温度;明确“1234”发展思路,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措施扎实、具体,有力度。燕山学院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抓实、做好燕山学院的各项工作,为早日实现学校的“双一流”宏伟目标、早日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松代表



  报告通篇贯穿一个“新”字:立意新,高度新,角度新,提出了我们的新形势、新目标,新机遇,新征程。新形势: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目标: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落脚点是“全国一流”“特色名校”。许多提法都很有新意。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塑造“财大价值共同体”,对于增强全体财大人的价值认同、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代表,我们有义务宣传学习落实好学校党代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宫淑瑰代表



  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谋篇布局,也有脚踏实地的目标和举措。作为一名学生党代表,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变化,也切实感受到学校取得的成绩。报告提到,我校办学保障条件逐步改善,完成了舜耕和燕山校区的图书馆智能化改造,让我感触尤其深刻。我切实地感受到改造后的图书馆开放时间更长,借阅图书更灵活,师生阅览、学习更便利,一系列改变,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不断为广大师生谋福利,为学校谋发展的不懈努力。报告提出坚持每年办成一批师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也让我们满怀期待。
——王琦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