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 - 《齐鲁工大报》
科教融合闯新路 勇立潮头唱大风
2018新年祝词
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
天仪再始,岁律更新。在2018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科学院)党委、行政向全体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致以新年的祝福!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学校(科学院)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7年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清晰绘就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新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从此高悬起一盏指路明灯!
2017年,对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来说,同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作为山东省“科教融合”改革的先行者,新齐鲁工业大学于今年5月28日宣告成立,进而开启了“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纪年,学校(科学院)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实现了“加速度”。
这一年,齐鲁工大(省科学院)乘势而上,捷报频传。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实验室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而实现了学科建设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制浆造纸团队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于造纸过程的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获批立项,中央财政资助经费2531万元。学校(科学院)科研经费取得历史性突破,达到5.22亿元;博士点建设稳步推进,为今后学校(科学院)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科教融合为学校(科学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在刚刚公布的校友会2018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128位,居中国区域一流大学排行榜首位。一年来,学校(科学院)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位列2017年度中国大学教育部科技奖励排行榜114位;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全国排名128位;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今年,我们又有4名优秀校友入选国家杰青、优青,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科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新浪网授予学校(院)的“2017山东省最具综合实力本科院校”的殊荣实至名归。
这一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教融合与学校(科学院)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幻化成吸引和汇聚天下英才的强大“磁场”。一年来我校(科学院)新增“千人计划”专家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5名。古人有云,“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建设“一流大学”必须紧紧依靠一流人才。12月16日,校(院)人才工作大会胜利召开,“齐鲁科教英才工程”正式启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吹响了一流大学建设的“冲锋号”。
这一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决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工大学子屡屡斩获至高荣誉。同学们不忘初心,志存高远,奋发有为,不断用优异的成绩展示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果。学生的些许进步无不凝结着广大教师辛勤的汗水与付出。教师们用一颗素朴的“匠人”之心,在高等教育这一方天地里辛苦耕耘,收获满满。一名教授荣膺“2017齐鲁最美教师”称号,这正是工大教工群体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集中写照与社会褒奖。
这一年,学校(科学院)积极融入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痛点”,积极参与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并在能源和环境、生物、健康大数据、海洋、新材料等领域硕果累累。
这一年,学校(科学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海外“朋友圈”,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相关机构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落地,助力了山东省经济产能的有效输出,向世界贡献了“工大(科学院)智慧”。
同志们,同学们。2017年是学校(科学院)抓住科教融合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一年,是新工大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年。但成绩已成过去,建设“一流大学”的任务艰巨而光荣,雄关漫道,吾辈当“只争朝夕”,奋发有为。
同志们,同学们。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华民族阔步走进新时代;科教融合,标志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要有新目标,更要有新思路、新作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新工大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几代工大人的初心与梦想,更是一所大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新期待的使命与担当!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建设一流大学,不是等来的、靠来的,更不是喊口号就能得来的,而是靠对办学理想的执着与坚守,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前行的韧劲,靠的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闯劲,靠的是全校上下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拼劲!
2018年,我们将迎来学校70周年华诞。毫无疑问,2018必将成为学校(科学院)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年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仅要认真总结多年来的办学历程和实践经验,更要科学规划齐鲁工大(省科学院)的未来。只要我们坚持用十九大精神引领我们的“工大(科学院)梦”,用“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行动计划”助力我们的“工大(科学院)梦”,只要每一位工大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积极作为,就一定能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我们的“工大(科学院)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福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事业更加辉煌!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党委书记 王英龙
校长(院长) 陈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