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劳树棠
作者:专栏主持 刘更生

劳凤翔,字虞廷。清代山东阳信县人。少工举业,为监生。性好读书,博闻强识,经史而外,泛览百家。精通医理,尤嗜葛洪《肘后备急方》、孙思邈《千金要方》诸书。凡乡里贫困者求治,虽严寒盛暑立往,未尝有倦色。晚年得异人传授,悟铜人腧穴之奥,精通针灸,时人谓其“精于岐黄”。劳氏曾校订陈尧道《伤寒辨证》四卷。此书初刊于康熙十七年(1678),重刊于嘉庆十一年(1806)。子劳树棠,以儒通医。
劳树棠(1739~1816)原名劳瑾,字宝琳,号镜浦(一作镜甫)。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三甲第七名进士,授兵部车驾司主事。历官职司员外郎、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苏督粮道。嘉庆十三年(1808)任江南文闱监试,诰授中义大夫。劳氏居官尚简,兴利除弊,所在有政声。性廉洁,疏食敝衣,居官与寒士无异,殁后家无余资,一贫如洗。兼承父学,通医理,为纪昀所器重。年七十八岁卒。子劳长龄,官江宁布政司仓大使。
劳树棠受其父影响,“亦明于医”。由《重刻伤寒辨证序》中可知,《伤寒辨证》一书,为其父最得力者,树棠欲重刻以广其传,因宦囊羞涩,事竞无成。至嘉庆三年(1798),棠“出为河道”时,决心刻之,并乞纪昀为序。纪昀高度赞扬了其父“时时以济人为念,而镜浦拳拳于遗志而不敢忘”之举,且编刻医书,是“仁民爱物之心”,此心推而广之,“其流泽无穷矣”,遂乐为之序。劳氏父子认为《伤寒辨证》之所以重要,是因此书能“窥长沙之奥,而为王、刘二家之功臣”。王,指王履;刘,指刘河间。
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纪晓岚为总纂官,《四库全书》正式编纂。纪氏延请劳树棠校订医籍。纪氏云:“余每阅四库所收名医方论诸书,延侍御参校,辄述其封公平日医论。”劳氏父子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纪晓岚,《四库全书》详校官、总校官,纂修官等名单中,虽没有劳树棠的名字,但其学术思想却得到了一定体现,从《四库全书》对刘河间、王履的高度评价即可看出。劳氏帮纪昀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为该书的修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功绩应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