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中药之魂伴我同行

作者:药学院2017级 王悦    
2017-12-29     浏览(70)     (0)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窗外的绿叶伴着稚嫩的诵读声摇曳轻响,儿时的我最喜爷爷药圃中那袅娜淡雅的金银花。转眼间,脸庞褪去青涩,眼眸亦绽放坚毅。如今的我坐在大学校园中的石凳上,身旁仍是绿意相伴,朦胧中是刚踏入大学校门时的懵懂新奇,踌躇满志。或许可以引用泰戈尔的一句话“闪烁理性之光吧心灵之星,把光流注入暮霭之中”,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汹涌澎湃!
  “一场偶然的邂逅,一次邂逅的惊喜,一抹惊喜的顿悟”——我便与中药结缘,在这初来乍到的几个月里,回忆里有苦有甜。也许如海明威所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我仍记得,当我站到竞选班委的讲台上时那如雷的心跳与掌心微泛的薄汗,满眼都是希翼,然而,现实残忍地撕碎了我的希望,碎为杂滓。我落选了!仅仅是一次的落选怎么能阻挡我追求梦想的脚步呢?我愈挫愈勇,又参加了学生会宣传部的竞选,这一次,成功的天平偏向了我,我如愿成为了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锦绣的前程不可能就在脚下;天空也不会时时放晴,乌云骤雨总是蓄势待发;太阳的灿烂岂能长久,阴霾终有显露的一天,但乌云过后,便是彩虹的绚丽。
  在这几个月中不仅有甜和苦,还有心灵的洗礼,便是宏济堂一日游.直至今日,我的心仍汹涌澎湃,眸中满溢的是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念。
  众所周知,“神农尝百草”为中药学界的一桩美谈,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多少医药传承之人或跋山涉水,遍山寻药;或潜心研究,数载春秋;或不辞辛苦,传授医药之学……他们如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一代代人不断去探索中药的博大精深。当我漫步于宏济堂的道路上时,被那浓厚的中药文化气息所震撼,道路两旁那破旧却又不失庄重的制药器具仿佛令我眼前浮现出过去人们制药时那辛勤的背影。道道工序,层层筛选,凝聚的是医药传承的严谨态度。宏济堂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的具有一百多年历史传承的品牌企业,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生产原则,更是让我看到了我们制药之人的敬业。中药不仅要传承中药之学识,更应传承其诚信、尊崇传统的美德,“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想必就是这般吧!
  欲成就中药传承之重任,必先育其己之精神,修其己之身性。我热爱中药学,在我眼中中药学不仅只是一门冰冷的专业,而是传统文化与渊博学识的结合。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我既然选择了中药学,那么不管前方有多少暗涌汹涛,依旧风雨兼程。《青春之歌》书中最后一段所言:“无穷尽的人流,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永无止休地奋斗,我想这才是我立志以中医药发扬光大所应有的姿态。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将传播中医药文化为己任,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了中药,更认识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就在你我脚下,昂首大步向前!(本文为药学院“专业导学之企业参观”征文比赛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