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工艺院报》
家 风
作者:■ 电子信息系 张伟
文章描述了父亲如何通过正直、善良、诚信、乐观等品质树立良好家风,使家庭成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和践行单元,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文章还提到,无数家庭的好家风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让生活更加美好。
家风,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铭刻着各自家庭的家训、家规以及家风。好的家风是社稷清源之本。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将每个家庭的好家风汇聚,就能形成范围更大的村风、乡风乃至县风、市风……最终形成的,是引导整个中华民族向善向上的中国风,吹动着东方巨龙凌空升腾。
提到家风问题,必须说说我的父亲。父亲是武汉电力部门的一名普通职工,虽然是多年的老党员,但也没什么骄人事迹,更别提有什么可以大书特书的丰功伟业了。他这辈子所做的都是些平凡的事,平凡到了寡淡无味的程度,但他恰恰是通过这些平凡的事,把正直、善良、诚信、乐观等诸多品质刻在了我们生活的点滴里,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风。
父亲曾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确,这句话字字珠玑,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智慧的总结。哪怕到了今天,仍不过时。如果我们去研读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就会发现,这些理论观点与这句话的理论完全吻合。古往今来,从文人墨客到达官显贵的持家以及教育子女的理念上也能找到这句话的佐证。忠厚人家,书香门第,都是孕育美好人才的摇篮。
在父亲的关怀和鼓励下,我先后读完了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从事着教育工作;而父亲的这句“格言”,也让我在物质和才华不可得兼之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年的“学霸”成为了我的先生,目前在规划领域发挥着才干。
父亲的厚道在亲戚以及朋友圈里也是有口皆碑的,不管谁家有困难,父亲总是不遗余力地出手相助。他在平日的生活里总是很马虎,吃穿都不讲究,从不追求物欲,但当家里亲戚或者朋友需要经济援助的时候,他却立刻变成了一个出手大方的人。从我记事起,我就经常会听到母亲抱怨父亲又把钱拿出去资助别人了,父亲总是笑着回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亲戚朋友有难,咱不帮还有谁能帮呢。除了经济援助,需要出力的时候父亲也经常会大包大揽下来。父亲手巧,很多技术活儿都做得很漂亮,时间长了,大伙儿都会想到叫他来帮忙,而他也总是有求必应。有时候忙得没时间归家,事后免不了又会被母亲数落,他也依然
会用笑脸来应付。父亲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而由此形成的友善个性,也让我在人生的一路成长过程中收获了无数知心好友。
父亲脾气好但性格耿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还有一句,那就是“人要讲诚信”。父亲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巨细都放在首位,从不食言。而为了讲大实话,他甚至不惜得罪领导。我还清楚的记得小学的时候,父亲因为不愿意隐瞒工作失误而如实汇报,导致单位被集体扣发了奖金,这可把上上下下的领导和同事都给得罪了,有整整半年,即使是好脾气的父亲也偶尔会回来唉声叹气。但是,父亲坚持的“诚信”终究是正确的,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用他的诚恳获得了周围大部分人的信任,工作也逐步回到正轨,后来,更是和不少同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还有一次,我偷偷拿了堂姐一支自动铅笔,回家后被我父亲发现,他当天晚上就带着我到堂姐家里,和伯父说明了情况,归还了笔,还拉着我正式向堂姐道歉,尽管伯父一个劲儿地说“一支笔没啥大不了的”。那次的教训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自打那以后,我算是真正理解了何为“诚信”。
读本、读研,工作、结婚、生子,一晃就是十几年,我的孩子已经十岁有加,父亲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苍老,但父亲的乐观精神始终如一。几年前,父亲荣休,可把我儿子给开心坏了,因为在他心目中,外公就是个宝库,可以带他去竹海拔笋,可以载他去东氿泛舟,可以给他讲科普故事,可以帮他做小工具。父亲的乐天精神,使得儿子整天笑逐颜开,而在祖孙的互动中,儿子也从他外公这里学到了忠厚、友善、诚信和乐观的品行,养成了热衷科学的兴趣并形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就这样,在云淡风轻的生活里,家风得到了传承。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也是一个社会道德风尚最基本的载体和践行单元,由家庭而家族,而乡里,而地方,而整个社会,公序良俗正是这样形成,核心价值也是这样凝聚的。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按照习近平主席所说:“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那么无数家庭的好家风,会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感谢我的父亲,愿父亲身体健康,愿美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此文获无锡市总工会“博雅女性、魅力江苏”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