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承载国家使命的高校,学校始终将 “向党、爱国、强军”作为学生思想塑造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取得了工作实效。
牢记国防教育使命,理想信念“树”起来
“刚进南航时,我只是简单地对飞行器感兴趣,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我发现自己已深深爱上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因此,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商飞!”航空宇航学院2017届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陈鹏这样说到。
南航“因航空而生、伴航空而长、依航空而强”,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提供可靠的科技及人才支撑,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立足之本。近六年来,我校每年有近50%的毕业生怀揣着“国防梦”“蓝天梦”,带着青春奋斗目标主动奔赴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和民航单位干事创业,学校已经向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输送了7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向民航系统输送了3000余名优秀毕业生。这是对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注解,也是思政工作的闪光之处。
南航与生俱来的使命与担当,决定了我们培养的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不仅需要卓越的专业业务能力,同时更需要具有忠诚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素质。秉承“负重奋进,献身国防,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南航精神,一直以来,学校坚持用国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开展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仪式感教育、设立“献身国防宣誓日”、开设“三航行·国防梦”国防巡礼微课堂、进行“国防企业面对面”实践走访、与国防单位共建“军工文化实践育人基地”等方式,引领学生将航空报国的精神根植于血脉之中,积极投身国防、建设三航。
紧抓学风氛围营造,知识才干“长”起来
近六年,学校从校、院、学生三个维度全面加强学风建设。在学校层面,积极推进学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打造了以“飞天的梦想从这里起航”开学典礼、“我骄傲,我是南航人”毕业典礼、“笃志·前行”本科生表彰大会等为代表的校级学风建设品牌,契合我校“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深入挖掘学生典型,展示学生的优秀事迹,发挥学生楷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学院层面,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入手,制定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本科生学风建设考评办法(试行)》,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由以往的“学校主导”向“学校引导、学院主导”转变,下移重心,创新开展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考核评估,旨在提高学院和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在学生层面,开展了学风特色集体创建,将学风建设深入到最基层的班级和宿舍。
用心给力川流不息,思政教育“活”起来
对所有同学承诺每一个问题都能做到100%回复,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且问题通常不会超过24小时,最迟48小时。1堂思政课,1座难求,身边案例,现身说法,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外校学生专门乘车来蹭课。这种“供不应求”的思政课在南航时有出现。有学生问:异地恋能不能长久?回答就是两个字:能,难。这种“有意思”的回答成为了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南航徐川的思政工作法。现在学校已成立“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团队,将这一工作法更加广泛地运用,形成思政教育成风化人的浓厚氛围。
换位思考,把自己摆进去,自觉地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与学生坦诚交流,通过以心换心,增强了与学生的彼此了解和尊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注学生的志趣、性格、能力及原有基础等个体差异,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工作中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找准学生的问题症结,深入细致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回应关切,注重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需求,及时给以回应,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如何拓宽看问题的视角和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思政教育落小落细落实;深入浅出,用故事讲道理,使用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用聊天式的语气娓娓道来,用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语来表达思想,让故事来讲理,让事实来说话,让事例来说明;汇聚力量,把“我”变成“我们”,对理论知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更多有坚定信仰的人汇聚在一起,把“我”变成“我们”,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实现同频共振。
加强党员示范引领 核心价值“立”起来
近六年来,学校建立了“学习支持辅导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一批“百岗奉献”示范岗,共计约3000名党员帮助了3600余名学习困难生取得较大进步,引领带动了1500个学生宿舍共同进步,校内提供了2500余个百岗奉献岗,累计服务100000小时,该经验做法被教育部创先争优工作简报刊载,并向全国高校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从以党风促学风、建校风的近视角和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远视角,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在原有的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基础上,连续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提升行动”“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实施党员先锋计划”等专题教育,激发学生党员内在的核心价值共鸣;通过党校、院级学生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三级体系组织学习,提高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依托“百岗奉献”“党旗在实践中闪光”“红周二”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知行合一,服务同学,用实际行动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提升职业能力素养,队伍建设“强”起来
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用真心和真情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同时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素养,他们就是学生辅导员。2012年以来,学校辅导员连续4年蝉联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4人获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人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2人获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立项。学校里涌现出了以徐川、王洋、佘明、雷蕾、储瑾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辅导员。
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保障,对这支队伍坚持文化引领,凝练南航辅导员誓词,确立辅导员工作“五严五爱”行为规范,用学校特色文化为队伍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持;坚持专业导向,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指导4个专业化发展方向,开展分层分类、线上线下工作培训,实行学时制管理;坚持载体创新,开设“公开月讲评”“辅导员沙龙”“学工前辈看学工”“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课”“辅导员素质能力导航课”“辅导员优秀项目工作室”“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搭建辅导员学习、交流、成长平台;坚持制度保障,落实双线晋升、职称评定单列等政策,以工作实绩为考核评价标准,每年选拔优秀辅导员到国家部委挂职锻炼,定期组织辅导员赴兄弟高校交流学习,真正实现让辅导员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关照学生精准发力,安全稳定“固”起来
为帮助学生健康、阳光地成长,把校园建设成安定团结之地,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针对困难学生研究实施精准资助,进一步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和认定办法,研究完善助学金分档发放机制,提升资助业务信息化处理能力和数据库建设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深化资助育人实效,以资助育人为核心,开展校园勤助文化季活动,重点抓好受助学生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选树了一大批在自立自强、志愿服务、基层就业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受助学生先进典型;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广度,开设校园“幸福课堂”“5·25心博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培育阳光健康心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制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细则》,设立院级、班级心理气象员,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精度、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积极展开应对。
因时而进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素质能力“提”起来
学校围绕“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人才培养目标,并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全体本科生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精细、针对性强、可行性高、效果显著的育人体系,即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计划,简称“群星计划”,将育人体系模块化整合。通过科学化自我评估、他人评估让学生掌握自身素质能力状况;开展校、院、年级逐级专题宣讲,让学生明理、知礼;搭建“体系-模块-项目”矩阵对应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路径;印发《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实践报告单》、设立个性化奖项,为用人单位提供立体化的综合评价。六年来,形成了氛围浓郁、特色鲜明的育人格局,促使每一名学生全然自觉地涵养综合素质、提升自身能力,学生的全人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学业发展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涌现出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黄鸣阳、“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李佳兴、“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嘎玛白姆、“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崔益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学校是江苏省唯一连续5年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高校。
回应需求满足期待,网络空间“红”起来
自网络文化兴起,学校就开始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时至今日,面对伴随着网络成长的95后大学生,学校在十多年积淀的基础上,秉承“融入、服务、关怀、引领”的工作理念,建设了“群星计划信息平台”“南航学工印象”“WE YES”“南航徐川”“雪花在线”等一批弘扬主旋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网络阵地;推出了“一分钟”手绘微视频、“御道讲坛”“辅导员微课”“学生党员实践手绘漫画”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有温度、有情怀的网络文化产品;在开展线上线下本科生思想状况滚动调研、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层次问题的辨析引导,形成了课程内外、校园内外、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