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艳秋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震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任孙晓,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莆田市委副书记程强,莆田学院党委书记陈柴生,莆田学院校长、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社科基地主任宋建晓研究员,莆田市政协副主席、湄洲岛党工委书记黄华,莆田学院纪委书记、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姚志平,莆田学院副校长宋一然,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社科基地副主任、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院长黄瑞国教授,以及来自斯里兰卡、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个国家,中国澳门文化局、澳门理工学院等单位,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台科技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等单位,国内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莆田学院等单位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妈祖文化,进一步加强世界妈祖文化学术成果交流,促进妈祖学学科的构建和发展。
校长宋建晓研究员、副校长宋一然教授分别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在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校党委书记陈柴生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莆田学院的概况,以及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妈祖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效。陈柴生说,第三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有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学者参加,共征集论文100多篇,这些学术成果包括妈祖文化与海丝文化、海外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献资料及解读、妈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方面内容,对于进一步提升妈祖文化的理论化、学科化水平有着积极意义。本次研讨会必将有助于构建专家、学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拓展学术视野。
莆田市委副书记程强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莆田市的概况,特别介绍了莆田市大打“五色”牌的情况。程强指出,这次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既要研究妈祖文化在传颂千年来的历史作用,更要探索新时代下妈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外传播力;既要研究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和内容,更要探索妈祖文化与经贸合作、文创产品,妈祖文化与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既要研究海内外华人华侨对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更要探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信。他希望专家学者们在莆田多走走多看看,为莆田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鼓劲加油。
1日上午开幕式后,海内外学者先后作主旨发言,分别就妈祖文化与海丝文化、海外妈祖文化传播、中国区域妈祖文化、妈祖文献资料及解读、妈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议题作交流探讨。
12月2日下午,经过两天的集中研讨,第三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湄洲岛圆满闭幕。宋建晓在会上致闭幕词。他说,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海内外华侨华人认同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爱好和平的民众交往交流的精神纽带。妈祖文化的研究,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大格局、大平台、大创作。虽然已经产生了一些优秀成果,但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巨大空间。
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故乡唯一的本科院校,在妈祖文化研究方面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在中国社科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集聚海内外力量,进一步传承弘扬妈祖文化,着力打造世界妈祖文化研究中心,聚焦培养妈祖文化传播使者,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也衷心期盼广大专家学者继续支持我校妈祖文化研究与发展工作。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就妈祖文化资料整理、海外传播、传承发展、遗产保护、创意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仅有多学科的角度,更有“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领域,提升了研究水平。
黄瑞国对本届研讨会作了综述。
为了鼓励世界各地的妈祖文化研究学者积极投入妈祖文化研究,关注妈祖文化研究工作,第三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评选出优秀论文。澳大利亚陈杨国生、崔欣的《妈祖文化落五洲――从“天后宫”在全球的纪实看妈祖文化的普及与思考》;曹萌、张剑钊的《辽宁妈祖文化资源创新与东北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日本潘宏立、林雅清的《日本の茨城県における媽祖関連の社寺の現状》;新加坡林纬毅、蔡桂芳的《妈祖信仰与新加坡金门宗乡会——兼论妈祖精神在南海丝路的意义》等30篇论文获得论文优秀奖。与会领导为获奖者颁奖。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还参加了第二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第十九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和非遗展示秋祭妈祖典礼,参加妈祖文化与海洋防灾减灾专题论坛,观看了莆仙戏《海神妈祖》。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莆田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妈祖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新型特色智库·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主办。
(陈晓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