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肩负好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

作者:孙慧明    
2017-12-08     浏览(211)     (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对中医药发展明确了新定位、新要求和新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意味深远,意义重大,让我们中医药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更加感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肩负好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坚定信念是前提。对中医药工作要求上明确“传承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全新提法,也是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复嘱托,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医药领域的生动体现,不仅为在新时代发展中医药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也为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宝贵方法和步骤。我们应深刻理解好、正确把握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的深刻内涵,切实落实好振兴发展的政策机制,坚持用继承创新、统筹协调、生态绿色、包容开放、人民共享的中医药改革发展理念引领中医药工作。每位中医药人要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时刻保持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
  肩负好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传承是核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宝贵财富,是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护民众健康的不竭动力。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温热论》,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医家流派的新学说新理论,其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在现代社会也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华文化的根基与命脉。只有扎扎实实解决好中医药的传承问题,才能确保中医药学的根和魂保持不变,才能实现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大更新大变革。中医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齐鲁文化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摇篮,中医技术方法的源泉,对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构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应继续发扬“重传承、通经典”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传播好中医药文化,特别是要大力弘扬、深入挖掘扁鹊文化与齐鲁文化。此外,齐鲁名老中医的医德、思想、经验、理念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总结、提炼和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重要成就与技术专长,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正如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大有可为。
  肩负好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人才是根本。作为中医药院校,我们要继续做好中医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储备。建校以来,我校有首任院长、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刘惠民教授,有以周凤梧、李克绍、徐国仟、张珍玉、周次清、张志远、张灿玾、刘献琳“八老”为代表的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老教师,有张灿玾、尚德俊、张志远三位国医大师,还有像刘更生、李峰等一大批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师德高尚的名师,他们为学校事业乃至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继续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与高层次临床、教学、科研型的骨干人才,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知识和能力的老中青三代中医人才梯队,使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同时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提高培养中医人才的纯度和精度,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医学,从而促进中医药的繁衍发展。
  肩负好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创新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同样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需求而不断演进、不断加强,需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前行道路上不断创新。创新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发展和新的创造,使中医药的原有理论或方法不断提高、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创造性地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我们要不断发掘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创造性丰富和创新性阐释,使其精神实质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的思想理念有效融合。同时,还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传承人,创新人才就是中医药事业的未来。
  作为中医药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传承创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直面新的发展挑战,紧抓新的发展机遇,担负新的历史使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发挥优势,按照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扎扎实实做好中医药工作,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