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交通学院 - 《山东交通学院报》

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在本科评估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摘要)

2017-11-27     浏览(94)     (0)


教务处 王德利



  10月22日至27日,我校迎来了为期6天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望闻问切”,进行了深度的梳理和诊断。我个人作为教务处的一员,同时又作为专家联络员,非常荣幸深度参与到了从评估前的准备,到专家进校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尤其是进校期间与专家朝夕相处的交流,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并引发了我个人深深的思考。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我们成功的经验经验一:领导重视,上下一心这次评估,专家组给予我们的评价无疑是非常高的,评价我们“美丽校园、朝气蓬勃、责任心强、静心育人”。我想,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主要得益于学校领导重视,上下团结一心。评估准备期间,学校主要领导及分管校领导多次召集会议听取并安排评估各项事宜。评建办公室以及各评估小组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各学院、各专业、各教研室政令通达,积极准备。考察期间,常听到的专家的一句评价就是:“你们学校的重视和上下团结一心是我们见过的高校里最好的。”我想,这样一支团队,正是我们学校战斗力的保障,是我们成功的保障,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动力与保障!
  经验二:平时规范,战时省力这次评估,我们更多的是“用常态迎评”。我感觉,这和我们平时的管理规范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试卷。评估前的试卷装订和自查通知,与其它学期的试卷装订通知内容相同,并没有因为评估去刻意的“造”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平时就建立非常规范的试卷装订要求,并且学院、教研室和各位老师们平时也就是这么做的,规范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真正迎接评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常态面对。记得青岛大学的邵校长评价:问题所有高校都有,但是交通学院做得这么规范真是难能可贵。正因为有了平时的规范要求,我们的评估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个人工作角度的一点思考第一点思考:课程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引发这一思考的缘由是一次课程分析后,专家的点评。青岛农大杨校长一针见血指出该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贡献度不够。专业的定位要服务于整个学校的办学定位,而课程的定位,则要符合专业定位的需求。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三者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想,只有加强课程建设这一最基本单元,我们的专业定位、学校定位才能很好地实现。建设一门好的课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第一,根据专业定位,确定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定位,考察它对专业定位的贡献度;第二,确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学生学情分析;第三,结合重点难点和学情,确定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第四,确定考核方式;最后,建设课程资源,如课件、视频动画、参考书等。这些内容组合起来,一门课程可以建设的内容真的是很多很多。而如果我们按照这些要素,把每一门课程都建成精品,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相信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二点思考:让评估的状态成为常态曾经有一位老师玩笑似的说:要是每天都是评估这个样子就好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期间教室窗明几净,老师上课情绪饱满、备课充分,学生学习精神百倍。我想,这只是表层的,而真正的深层次的,应该是让全校重视教学,所有人为教学思考,为教学投入的良好状态持续下去。比如我们进行的专业剖析和课程分析,是不是可以以后转化成为一种常态化行为呢?常态化研究专业、研究课程、研究教学方法。这次这门课,下次那门课,让课程分析成为日常的点滴,而不是临时的突击。一起形成人人重视教学,人人投入教学的好局面!
  三、坚定不移的做好整改工作审核评估,既是一个结束,更是一个开始。9位专家犹如9位名医,为我们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诊断与把脉,指出了我们的症结所在。而专家的整改建议,就是医生开出的一剂良方。我们不应当讳疾忌医,而是应该直面问题。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按照专家整改建议,努力做好整改提高工作,让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