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的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各专业自评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核的基础上,10 月 24 日,学院组织召开专业发展评价答辩会。学院领导楚国清、乔东亮、祝文燕、高世英、吕一中、周永源、叶向红出席参加答辩会。教务处处长李兰巧主持会议。
楚国清指出,通过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各专业既总结了近年来专业建设的情况,查摆了存在的问题,找出了自身优势,增
强了自信,也提出了专业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规划,为推进专业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楚国清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体教职工必须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好专业核心竞争力。
楚国清要求,各部门要以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为契机,逐项逐条研究各专业建设和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促进学院办学水平与影响力的提升;要按照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要求,统筹考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更好的服务于首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
乔东亮对专业建设工作提出了六点意见:一是要在专业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二是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相结合。三是要定位准确,面向未来、京津冀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建设专业。四是要树立建设目标,要建设高精尖、双一流、有特色、可持续的专业。五是要实施五大工程,即名师工程、名著工程、名课工程、名人工程、名片工程。六是要实现六个创新,即体制机制创新、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科研创新、专业发展模式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创新。
祝文燕、高世英、周永源、叶向红等院领导也对专业建设提
出了相关要求和工作建议。
吕一中指出,各系部要认真领会各位院领导关于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建议,认真研究抓好落实,打好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攻坚战。在专业建设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用心做事,把握好机遇,脚踏实地开展专业建设;二要有危机感,不能“等靠要”,找准专业建设的突破点;三要常比较、多行动,纵向比较找自信,横向比较找差距,摸清家底、找到方向,不断明晰专业发展思路。学院将以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开展专业分类管理,力争实现重点、骨干建设专业“创品牌”,一般专业“建特色”,培育专业“提质量”。
各系(分院)主任、教学主任和专业带头人用数据、实例说明了本专业与北京市、全国同类专业相比较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本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通过现状分析和比较,提出今后专业发展路径和竞争策略。
党政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处、科研处、财务处、总务处负责人,各系(部、分院)主任、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