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汉大学 - 《江汉大学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首届本科教学校长奖获得者张贞    
2017-11-20     浏览(77)     (0)
  作为一名教师,站稳讲台是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目标,而竭尽全力讲好每一节课,对教学心存敬畏,便是教师始终不能忘记的“初心”。从教11年来,我和很多老师都有一个共识:如果第二天有课,那前一天晚上除了备课,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的,而且还要早点儿入睡,以保证第二天能够精力充沛地站到讲台上面。颇有点沐浴斋戒的仪式感。我常想,这应该就是对教学心存敬畏的表现之一。  因为对教学心存敬畏,所以会认真对待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要精心备课,主要包括:备知识点、备学生、备课堂。备知识点,要保证知识点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和前沿性;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所在和接受心理;备课堂,对课堂教学整体过程进行预设把握。课中,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45分钟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这一次的知识点讲解逻辑顺序是否妥当?互动环节的设置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积极性不高该如何处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理解表达有误又该如何引导?……无论是上过多少次的课,每一节课都是大脑飞速运转的强劳动。现在,我会尽可能要求自己在每一节课上都追求3个教学目标:准确地传递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思考。课后,我会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教学反思和引导学生,及时带领学生把课堂上的灵感和思想火花进行转化,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创新能力。从最开始的带学生社团、实习实践,到指导毕业论文、学生科研,再到组织指导学生竞赛,学生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会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对教学心存敬畏,是能够不断激发出自己的潜力的。从教多年来,我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包括科学研究,都和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如“互联网+教育”时代,如何更好地从“教本位”转换到“学本位”;如何将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化学习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教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参与学生的成长。在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追求的过程中,我常常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教育教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革新,只要以生为本,把教育教学当成一门艺术,就永远不会被时代抛下。我始终觉得,讲台、课堂就是老师们的源头活水。  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另外一个提升自己的途径,就是参加教学竞赛。从入职第二年开始,我就在不断地参加教学比赛。期间的过程常辛苦。我对每一个知识点精益求精,甚至每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除了正常的备课、教研和科研工作之外,我有4个暑假完全投入到备赛。在备赛中,老师们都给予了我无私的辅导,带给我许多启发;在比赛中,现场高手如林,既是学习,也是激励自己的动力。这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全省第3名、武汉市教师五项技能大赛第1名。  11年的教学让我深刻地体悟到:勤能补拙!而教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在这场旅行中,有很多美不胜收的景色,有待我们去挖掘,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