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这是继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又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学是培养社会英才的基地,是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孵化器。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大学具有理论、人才、科技、文化等诸多资源,应当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应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正如校党委书记蒋建清在十九大开幕会后所说,我校要乘着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充分发挥林业院校的优势与特色,努力当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首先,健全以林为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作为一所林业高校,我校要加强以林科为优势的学科体系建设。要以建设林业工程进入世界一流学科为契机,提升学校林学、风景园林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带动轻工技术与工程和机械工程等相关工科学科的协调发展,促进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快速发展。通过推广一流学科建设的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一流学科特区的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彰显学校的优势特色。
其次,构建“绿色基因”培植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专业类型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以分类培养绿色发展的探索引领者、绿色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绿色发展的自觉实践者为目标,构建并不断完善以“绿色发展基因培植”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即把绿色担当品质作为学生特色发展的主题,“绿色发展基因”作为南林特质的核心内容,所有专业凸显“林”的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担当社会责任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生态教育功能,从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着手,强化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氛围中的生态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子积极践行生态理念,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生态文化素养,努力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最后,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和引领。林业高校既是生态文化的集中地,又是绿色理念的发源地,理应在引领社会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承担重要责任和使命。要充分挖掘丰富的生态文化教育资源,通过举办生态文化节、学生校内外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和课堂主渠道,积极开展“梁希精神”和“水杉精神”的宣传与教育,弘扬和传承学校生态文化优良传统。要精心打造郁郁苍苍、绿荫如盖、和谐美丽的绿色校园环境,为全体师生营造舒适而恬静的学习工作氛围。要发挥生态智库作用,鼓励专家学者深入社会开展生态技术服务、生态环境咨询和生态文化传播,尤其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林业高校的价值追求,以全局视角和发展眼光率先垂范,在创造生态文化成果、传播生态文化理念等方面始终走在社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