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书写不老的传奇

———记“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李寿佛教授

作者:行  刘  宁黎明  ■学生记者    
2009-11-10     浏览(335)     (0)

文章介绍了李寿佛教授的生平事迹,他是一位古稀老人,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他潜心研究数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非线性刚性Volterra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及其数值方法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寿佛老人一生勤俭朴素,刻苦奋斗,乐于奉献,成为一代人的楷模。





  男儿有志比天高,誓教荒山着锦袍。安宁岂能忘过去,埋头苦干造明朝。吃喝玩乐非吾愿,俭朴勤劳敢自夸。赢得大船千万艘,振兴华夏逞英豪。———李寿佛自勉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奔涌着满腔报国的热血,写下了这首自勉诗。
  二十一世纪的第九个年头,一位精神矍烁的古稀白发老人,还在电脑屏幕前洞悉数字的奥秘,谱写人生乐章的壮丽尾声。
  他,就是第六届 “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我校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李寿佛教授。
  七十二年,五十六载,眷守在这片教书育人的土地,李寿佛书写着一个不老的传奇。一颗不老的心引领着这条传奇的路。路上,一道道灵光汇聚成束,交相辉映。

  理想之光:理想的亮光照进现实的路

   “男儿有志比天高,誓教荒山着锦袍”。在艰难的生活面前,青年李寿佛写下了他的豪言壮语。理想的亮光中,报国之志格外耀眼。
  1976年,正值不惑之年的李寿佛,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调任我校援校任教。回忆起当时荒山建校的情景,李寿佛感慨地说:“当时全校只有坐落在后来被称为南阳村的两栋楼房,且里面住的大都是工地上的工作人员,老师们全都住在附近农民家里。整个校园除上述两栋房子外,只见到一片荒山,工地上正在大规模推土。由于十分荒凉,有的人把这里称为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上,一曲曲铮铮誓言开始唱响;三尺讲台上,“打响湘大第一炮”的激流在李寿佛心中翻江倒海。
  “我从不自恃教学经验丰富而稍有松懈,相反,却常常精益求精地备课到深夜,有时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三点。”激情永远属于有理想的人。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情和干劲的李寿佛,觉得当时的辛苦付出是那么的自然。
  为了在100余学生的大班上讲好数学分析课,无论对于备课、上课、辅导、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各个教学环节,李寿佛都十分重视,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备课力求教学内容精炼,富有启发性;难讲的课还要在关键的地方精心准备好讲解的特殊技巧和关键性用语,并注意随时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表情和心理状态来调整语言的速度、语调的高低和抑扬顿挫,调整在课堂里所站的位置以及挥舞教鞭的姿势。”怀着对教学效果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独创的一套“精炼与启发式”教学法,赢得学生广泛好评。
  李寿佛不仅注重课堂上的点点滴滴,对于如何利用课堂外的分分秒秒去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也是煞费苦心。鼓励学生办学习园地、组织自学课外书籍、独立撰写学习心得和短文,这些课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写作能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袁亚湘、许进超和杨新建等撰写的学习论文,李寿佛亲自审阅和修改,充分肯定可取之处,严格指出不足之处。他专门为77级本科生许进超安排的一次论文报告,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1979年,学校派李寿佛培训电子物理班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工科数学竞赛,当时大家都担心这个黄土高坡上刚刚建立的新校被剃光头,人人捏了一把冷汗。但李寿佛暗下决心,“打响湘大第一炮”的机会来了,决不能错过。
  结果,5名参赛学生中获得了第一、第五、第七3个名次,其中田裕仁同学还夺得了全省冠军。
  1980年,湖南省又举行大学理科数学分析竞赛,李寿佛再次奉命专门培训数学班和计算班的学生三个月,进行参赛前的强化训练。在此期间,他指导学生通读了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学教程》(一共8册),遍做了《吉米多维奇习题集》中全部难题。
  那年秋天,李寿佛带领参赛同学到了湖南大学,一举夺得一等奖两个(袁亚湘、许进超),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个(罗承杰、杨新建),再次名列全省榜首,令全省高校为之震惊,刮目相看。
  而今,李寿佛老人仍然坚定地行走在教学第一线,为科技教育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昔日的男儿志字字铿锵,理想的光辉绚丽夺目。
  

    记忆之光:过往的记忆指引前行的路

    “安宁岂能忘过去,埋头苦干造明朝。”过往的记忆在李寿佛老人的心目中永远保鲜,而且历久弥新。
  走进李寿佛家里的书房,一排排书籍走进了记者的视野。《二十四史》、《三国演义》、《红楼梦》……林林总总,目不暇接。“能买到这些书我非常高兴”,李寿佛嘴角画出了一弯欣喜的弧线,“人一定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是对生活的背叛啊!”语重心长的背后掩藏着幕幕感人的故事。
  提起求学时的生活,李寿佛总是感慨万千,眼圈里打转的泪水,不自觉就流向了记忆的远方。“由于当时家里很贫穷,求学时就只带了两床被子,一床垫被,一床盖被。夏天睡觉时蚊子多得很,我又没有蚊帐,班上团支部书记看我被咬得厉害,要我和他一起睡,我当时非常感动。”团支书的这个举动,让他一心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信念深深扎根。
  荒山建校期间,教师住房十分稀缺。李寿佛和家人就租住在一个农民家里。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在与劳动农民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劳动是人的第一要素,不热爱劳动何谈为国为民造福,何谈为社会做贡献。”怀着对劳动农民的敬佩,他也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后应该为老百姓做些什么。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重视过去、重视历史的李寿佛把这一人生箴言印记在脑海深处。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大有改善,但他那种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保留在平常的生活中。
  从教56年来,李寿佛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于刚性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计算流体力学、高效算法及应用软件的研究,已出版专著《刚性微分方程算法理论》1部,发表论文14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6篇、EI收录论文37篇),创立了一系列新理论,提出了新的高效数值方法,研制了高水平应用软件。近年来,李寿佛并在所属科研领域内创立了非线性刚性Volterra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及其数值方法的B-收敛、B-稳定、收缩性及渐近稳定性理论,构造了计算多介质可压缩大变形流体的高精度流体混合型FV-WENO-MT格式、FD-WENO-MT格式以及求解三温能量方程的一类无网格方法,并已成功地用于热核聚变内爆压缩过程数值模拟。
  对于李寿佛在研项目的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权威专家评论认为:“数值模拟这样的复杂流体的流动将对我国武器装备设计、核工业技术革新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核禁试后,围绕核武器生产与设计所展开的数值模拟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防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至今,李寿佛连续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期间还连续承担4项国家高科技863项目及众多其他项目。多次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排名第一)等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励,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今年又荣获湖南省最高教育教学奖———“徐特立教育奖”。
  对于这些成绩荣誉,李寿佛总是说,“我几十年来做的都是该做的事情,我只希望自己能做出些成绩,能为国家做点贡献,这于我来说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
  成就已属于过去,但成就背后的珍贵记忆犹如一束亮光,一直指引李寿佛前行的路。
  

    快乐之光:永恒的快乐照亮人生路

    “吃喝玩乐非吾愿,俭朴勤劳敢自夸。”李寿佛的愿望为何?生活的快乐何在?
  “快乐是一种心里满足的感觉,但在我看来,这种满足主要是从环境的和谐而来。”对于什么是快乐,李寿佛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的进步多贡献一份能量,在他心中就很满足啦!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别有的快乐。
  如今已72岁高龄的李寿佛,仍在科研的最前线辛勤耕耘着。科研的漫漫长路上,李寿佛一直兢兢业业,严谨治学。
  李寿佛视学术追求和教书育人为毕生的快乐。目前,他还主持着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个国家863计划项目,而且其中两个项目的研究方向没有一点关联,难度很大,有很多未知的难题都在等着他去解决。除了特殊原因,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在办公室耕耘的身影,不管长短假,还是风雨天。
  “时间用在你的事业上,你就是个人才。”兴趣广泛的李寿佛几乎放下了所有的业余爱好,全身心扎在学术研究上。春不播夏不耕,秋无收冬无食。他劝诫现在的大学生:“千万不要用自己大好的青春去打牌、玩网络游戏。我以前喜欢下象棋,还得过奖,但这又能怎么样?我们应该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放在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上。”
  李寿佛觉得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就看对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他那颗纯粹的爱国之心不得不让人敬佩。“赢得大船千万艘,振兴华夏逞英豪。”最让他感到快乐的是:国家如今已变得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李寿佛和妻子在观看国庆六十年阅兵式时,当看到画面中一群外国人在由衷地夸赞中国,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掉下了幸福的泪水。
  李寿佛笑着说,为了能为国家多作点贡献,还真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一点。现在,除了天气的原因,他都会在下午五点左右出去打乒乓球。他说,“如果我多打一天乒乓球,我就可以多活一会。”质朴的语言,简单的逻辑,蕴含着老人的“不老之心”。
  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李寿佛一生的追求。 作为一位在杏坛耕耘50多年的园丁,李寿佛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佛门弟子”。李寿佛教授迄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30名以及一大批本科优秀毕业生。其中,77级本科生袁亚湘、许进超双双获得1997年“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96级博士生黄乘明、肖爱国双双获得2000年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优秀博士后奖”。毕业生中多人已成为国内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术科研骨干。
  “佛门弟子”永远都记得这位让他们无数次感动的人民教师。李寿佛70大寿时,他的许多学生都还清楚地记得“佛爷”的生日,五湖四海的弟子都纷至沓来给昔日的恩师祝寿。现在,每当逢年过节时,学生都会过来看望恩师,一起重温那段流光溢彩的岁月。
  “每次我的学生回来看我,搞聚会,我都会唱上几首,《黄河颂》、《满江红》是必选的歌曲,几十年没变过。”与学生呆在一起,灵魂深处流淌的那股青春的火热与激情,总会在李寿佛快乐的心田熊熊燃烧。
  金秋的阳光泼洒在校园,灵动,祥和。年逾古稀的李寿佛,每天依然稳健地行走在东坡村至数学楼的道路上。一段不长的路,经由岁月的堆积,不舍的追求,铺就出了李寿佛老人不老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