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 - 《徐州医科大学报》
竹意
作者:15影像 徐胜男
若说山水落拓出大气磅礴,那么竹意是这落拓风景中淡然又深邃的魂,棱节分明,碧如清墨。一直对竹怀有一种敬畏的情意,或许是因为“竹”为四君子之一。国人最早的恋竹情节可追溯到魏晋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宛若竹般的建安风骨。不论是才华横溢的建安七子,还是有铮铮傲骨的竹林七贤,都晕染了竹的气度,孤傲自清,不拘于俗,至真至性,自成风骨。
喜竹,自然常去看竹,狭长葱郁的叶,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墨绿色的干,棱节分明,脉络清晰,分支细长。玲珑薄透的翡色晕染上去,带着灵气与疏离。
那是一种高风亮节的绿,层层净化了心灵,清风是谱,竹叶是音符,风吹竹,是一曲优美的旋律,风或急或缓,穿过枝枝叶叶。
曾读苏沧桑的《淡竹》,被淡竹的气韵所折服。文中有这么一段,“他的节本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本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我觉得“直”是竹的风骨,不愿争宠夺利,只愿至简至真,而竹的“空”里反而是盈满,盈满的豁达,盈满的傲骨。现在多是玲珑剔透的人,眼里波光流转,心思百转千回,不屑于竹的“直”与“淡”。他们张牙舞爪,欲盖弥彰,反而失了魂,失了骨。
竹,宜烟宜雨又宜风,烟雾笼罩的竹,碧气晕染,竹翠叶青,挺拔俊逸;雨意朦胧中的竹,竹音清瑟,绿净如洗;风中的竹,叶声簌簌,清朗柔寂。
这天地之大,竹可居任一处所,不卑不亢。可居闹市,可居乡野,亦可居幽壑。闹市前三两株竹,叶影婆娑,孤而不傲,宁静淡泊;乡野中的竹,不为垢染,不曾荒芜,傲洁隽秀;幽壑中的竹,竹骨分明,竹节交错,浩瀚无垠。
刘孝先曾有诗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洁,徒自抱真心。”未曾见过深山处的竹林,不过想来,必定是青箨从风,浩荡缥缈,梢入云霄;风吹竹海,碧青万丈,瑞音清绝。
竹是笛与箫的前世,有声亦有形,灵气贯穿了棱节,薄透清越,应恣意自如。天地冥冥,溢满了竹的宫商角徽的天籁之声。
想这天地之间,万物经纬交错,草木脉络丛生,生灵熙攘喧闹,可都掩不住竹的魂魄,遮不住竹的风骨,亦挡不住竹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