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感恩师恩重,心系母校情

作者:我校78级英语教育专业 刘品瑞    
2017-10-15     浏览(61)     (0)

文章回顾了作者所在的78级英语系学生,他们在菏泽学院度过两年师专生活后,又回到母校参加校友聚会。他们感谢母校的教育,感激老师们的教诲,并为母校的成就感到自豪。他们热爱母校,感恩母校。


  我们78级是高考改革制度改革后第二届学生。1978年我们从全省各地聚在菏泽学院!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稚气,留下了永恒的回忆!37年原来觉得很长,可现在回想起来弹指一挥间。
  37年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37年的今天我们在校友王元孚、孔繁荣、黄英、李继民的倡议下,又一起回到了母校,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们自发向母校捐款,来作为外国语学院学弟学妹的奖助学金。校友王兴文向母校捐赠了自己主编出版的英语学习书籍。
  菏泽学院始建于1949年,至今已有67年的办学历史。我们78级那时称为菏泽师专,外国语学院那时叫英语系,我们上学时只有一个校区,现在4个校区。那时在校学生有1000余人,现在在校学生达二万余人。
  我们回到了母校,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一草一木都牵动出绵绵不绝的回忆,一砖一瓦都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想起了精心培育过我们的老师,段老师、王老师、李老师、朱老师以及母校其他的老师,我们感恩您们!是您们塑造了我们的灵魂,把无私的爱和全部精力倾注在我们的身上;是您们用心灵的清泉滋润我们理想的花朵,用知识的甘露孕育出鲜美的果实;是您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您们的学生毕业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成为多个行业的行家里手:有的在大学、中学任教,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英语人材:有的在安全局、公安局工作,成为人民信赖的公务员;还有的去美国、英国等国家工作,深得外国友人的高度称赞。
  我们抚摸着学生宿舍的墙壁,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回忆,爱情友情,欢声笑语,苦涩甜蜜……曾经在这里,我们那一群七十年代的热血青年,多少次你追我赶嬉笑怒骂;多少次披星戴月,挑灯夜读;多少次夜不能寐,畅谈理想。二年的师专生活,虽然清苦,但收获确很大,培养了我们独立生活能力。
  我们漫步在图书馆的书架中,这里的书籍比我们那时更多,飘逸着书卷油墨的清香。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遨游的知识世界。我们在这里留下了追求知识的脚步,而这里留给我们的智慧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虽然现在电脑、电子书等广泛应用,查找知识更加方便,但是我们仍忘不了七十年代所用的纸质书籍。
  我们又来到了熟悉的绿茵场。看着上体育课的学弟学妹,禁不住冲上前去,与他们一起打排球。我们这些满头白发的老校友,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在这里朱老师教我们拳术,在这里我们跑步、打篮球曾经挥洒汗水,是在这里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我们曾经为胜利欢呼,为同伴喝彩。虽然我们走出了校园,但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就像这圆形的跑道,永远没有终点。感谢母校的体育教师及操场,使我们有一个锻炼身体的场地,健康的身体是为人民工作的本钱,受益终生。
  如今,母校已建了四个校区,新的教学楼相继盖了起来,新的教学设施安装了起来,母校正在用超前的气魄为学生创造宁静致远、优雅先进的学习环境。据母校的王书记说,以后还要建菏泽大学呢!对此,虽然我们已经毕业多年,但仍然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成长得益于母校的发展壮大,母校的发展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我们78级英语系校友上学时只有2台破旧的录音机,现在的外国语学院拥有现代化的网络语言教室10间,固定多媒体教室11间,移动多媒体5间。除招教育专业外,又增加了经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高职英语专业,电大英语专业,2008年起,招收日语专业学生。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母校让我们的生命里充满理想和信念,充满了爱和温暖。母校给予我们做人的启迪和方向,孕育着我们对明天的希望。正是母校的领导和老师的严慈教诲,博学广闻,言传身教,让我们爱益匪浅。我们热爱母校,感恩母校!
  我们78级英语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的只有初中文化,多数高中毕业;最大年龄38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是母校,激起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增加了我们知识的储备,助我们成材,助我们飞翔。课堂外,社团活动、军训、访贫问苦、社会实践、去学校支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
  我们怀念母校,为母校的成就感到骄傲,为在母校学习感到自豪!感恩母校,愿母校有我们这样的学子而自豪!歌颂母校,衷心祝福我们的母校———菏泽学院的明天更美好!(合作发展处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