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隋唐时期的德州名人———崔义玄

———梁国楹 《德州历代名人》摘录

2017-10-31     浏览(137)     (0)

  崔义玄 (586-656年),唐初大臣。贝州武城 (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
  隋朝末年,义军蜂起,群雄割据,隋炀帝的统治摇摇欲坠。当时,威振中原的是李密领导的起义军———瓦岗军。为了建功立业,饱读经书的崔义玄只身往投李密,但却未被重用。李密的部将黄君汉镇守河内要塞柏崖,握有重兵。崔义玄感到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又看到成群结队的老鼠窜过洛水,有的身上还 “槊刃有花文”,于是感慨说:“这是王敦谋反败亡为前兆啊!”于是,他前往柏崖劝黄君汉说: “所谓英雄,须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今群盗蜂起,九州幅裂,神器所归,比在有德。唐公 (指李渊)据有秦京 (指关中),名应符命,此真主也。足下孤城独立,宜遵寇恂、窦融 (寇恂、窦融皆为东汉初大臣)之策,及时归诚,以取封侯也。”黄君汉非常赞同他的看法,立即率部与崔义玄一起投归了唐朝。
  归唐后,崔义玄被唐朝任命为怀州总管府司马。占据洛阳的王世充派兵侵掠河内,被崔义玄击败,崔义玄乘胜追击,攻取了大量的城堡。黄君汉打算把战争中获得的子女金帛分与他一些,崔义玄 “皆拒而不受”。不久,崔义玄因功封为清丘县公。621年,李世民率兵东征王世充,双方在洛阳城展开拉锯战,战斗异常激烈,但最后还是李世民击败了窦建德的援兵,俘虏了王世充,占领了中原。其间,崔义玄 “屡献筹策”,而李世民 “颇纳用之” “数用其谋”。因此,洛阳平定后,崔义玄转官为隰州都督府长史。
  唐太宗贞观年间,崔义玄任左司郎中兼韩王府长史、行州府事。期间,以介直匡正府幕,韩王李元嘉 (高祖第十一子)经常委以重任。唐高宗永徽初年,崔义玄迁官婺州(今浙江金华)刺史。永徽四年 (653年)睦州 (今浙江建德)女子陈硕真以宗教神话号召群众,与其妹夫章叔胤举兵起义,有众数万。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派兵连克桐庐、睦州等地,兵锋直指婺州。崔义玄督军拒战,然而百姓中流传说:陈硕真曾经升天,有神威,犯其兵者必灭族,因而将士畏惧不前,害怕与之交战。崔义玄以司功参军崔玄籍为先锋,督军力战, “身先士卒”,不到两个月就击败了陈硕真。唐朝对崔义玄大加褒奖,拜升他为御史大夫,让他执掌监察大权。
  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朝中老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坚决反对,李勣、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则极力赞同。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最终还是立了武则天为皇后。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身为监察御史的崔义玄对武则天的册立起了重要作用。之后,崔义玄又秉承武则天的旨意,收系长孙无忌等人,为武则天执掌大权铺平了道路。显庆元年 (656年),崔义玄出为蒲州 (今山西永济)刺史,但不久即病卒,终年71岁。高宗赠为幽州都督,谥曰 “贞”。武则天执掌唐朝大权后,追思其功,重赠扬州大都督,赐其家食封户二百。
  崔义玄从小 “爱章句之学”,熟谙 《五经》、音律。唐高宗曾经让他和诸博士一直修订孔颖达等人编撰的 《五经正义》。他的儿子崔神基、崔神庆皆有政绩,号为 “能吏”。崔神基在长寿年间 (692-694年)为司宾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中宗初年为大理卿。崔神庆出身明经,武则天时历职莱州刺史、并州长史、礼部侍郎等,死后追赠幽州都督,曾 “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又受诏查处 “面首”张昌宗干政之罪,然宽纵之。到崔义玄孙辈时,崔家更加“昌盛”, “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阙。每岁时家宴,组珮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崔琳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保,崔珪官至太子詹事,崔瑶官至光禄,三家府第 “俱列棨戟”,都有警卫把守,号为“三戟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