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王旭晨

2017-10-30     浏览(213)     (0)

王旭晨,出生于山东临沂,曾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并担任多个职位。目前,他回到中国海洋大学工作,担任“筑峰人才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和多个职位。他开创了利用天然碳-14研究海洋有机碳循环的工作,并积极推动建立海洋科学加速器质谱中心。他将继续为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化学化工学院“筑峰人才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1955年10月出生,山东临沂人。1977年考入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化学系,1982年2月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4年后,1986年10月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StonyBrook)海洋研究中心的奖学金到该校学习,师从于美国著名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家 CindyLee教授,分别于 1989年 6月和1993年6月获得该校海洋环境科学硕士和化学海洋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于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在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NationalLaboratory)环境科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一年后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鄄versityofCaliforniaatIrvine)地球科学系博士后特别奖学金(IrvineSmithFellowship)资助,于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师从美国著名海洋化学家及海洋碳-14研究权威EllenDruffel教授,从事海洋有机碳-14同位素方面的研究。1997年8月至2013年7月,就职于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环境与海洋系,先后任研究员、研究副教授及资深研究员,期间于1998年 至 2001年在美国著名的WoodsHole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和地球化学系任客座研究员,2003年至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杰出人才。2013年8月受聘 “筑峰人才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回到中国海洋大学工作。2015年3月起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2017年6月起兼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同位素与地质年代平台主任。
  在早期利用天然碳-14研究海洋有机碳循环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率先将测定天然碳-14含量应用于海洋颗粒物及沉积物中不同有机化合物组分,这一工作被著名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已故教授 JohnHedges誉为“打开了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一扇新窗口”。受聘海大全职回国工作后,短时间内组建了一个国际水平的碳-14样品预处理实验室,开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带动了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相关研究的开展,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好评。目前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教育部高校自主科研项目。同时,积极推动建立海洋科学加速器质谱中心,用于支持海洋各学科研究的发展。目前同位素与地质年代平台做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一个重要平台,已进入组建阶段,预计2018年9月投入运行。在中国海洋大学人才计划的支持下,王旭晨将继续为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