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何艮

2017-10-30     浏览(99)     (0)

水产学院特聘教授何艮,在蛋白质信号传导及代谢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开发饲料新蛋白源替代鱼粉,攻克世界难题,预计每降低1%鱼粉用量即可创造超过1亿元的社会效益。他解析了养殖鱼类依赖鱼粉的分子机理,指出关键在于其他蛋白源不能充分激活其营养感知系统。





  水产学院“筑峰人才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1975年7月出生,山东淄博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五四奖章等。1975年7月出生。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Na鄄ture 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35篇,中文核心期刊1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SCI统计他人引用率超过800次。
  何艮一直从事蛋白质信号传导及代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骨骼与牙本质矿化过程中的分子识别机理,并广泛应用于分子材料的合成与骨替代材料的构建。 近年来,带领团队聚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的核心命题——开发可替代鱼粉的渔用新蛋白源——开展研究,并初步攻克这一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世界难题。
  如何开发饲料新蛋白源替代鱼粉,保证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世界性难题,何艮作为第一个针对此问题设立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首席科学家,联合国内单位构建了蛋白源数据平台、开发了饲料用新蛋白源,系统开展了水产动物蛋白质代谢研究。开发出系列新蛋白源,替代比率超出已有国内外报道,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完成中试,目前在推广示范中。初步估计,中国每降低1%鱼粉用量,即创造超过1亿元的社会效益。同时,何艮在水产动物营养学引入“营养感知”这一新概念,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肉食性)养殖鱼类依赖鱼粉的分子机理,指出养殖鱼类之所以依赖鱼粉,关键在于其他蛋白源不能充分激活其营养感知系统,从而不能很好利用,影响其生长及健康。系列成果发表在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 Endocrinology andMetabolism,JournalofNutritionalBiochemistry,BritishJournalofNu鄄trition等领域内国际权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