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姜沛民孙其信与青年学生交流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雕琢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作者:陈卫国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学生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党委书记姜沛民和校长孙其信等与青年学生交流,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鼓励青年学子培养为民情怀、铭记担当精神,奠定一生成长基础。学生们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学习活动和交流认识和体会。
本报讯 “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这样勉励广大青年。当代青年学生要成长为什么样子?近日,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等和青年学生一起,就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交流、讨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行以来,同学们广为热传、学习。10月13日,姜沛民、孙其信、宁秋娅等校领导和同学们围桌而坐,热烈交流当代青年学子怎样更好地成长成才。
散文诗朗诵、情景剧、基层实践感受……同学们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活动、交流了认识和体会。
孙其信说,大家正处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总书记多次以“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大学生就像小麦的灌浆期”为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这个时期的成长多么重要。新一代农大青年以什么样的姿态、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孙其信以自己阅读中最强烈的体会勉励大家:7年基层实践在青年习近平身上留下深深的人民情怀,这种情怀因为实践基础,远比从书本中得来的真实、深刻得多,并且一直伴随在他不同时期的工作中;从这本书中,我们同样看到总书记青年时代如何勇于担当、也敢于担当,带领梁家河人一起创造新生活,用担当来兑现人民情怀。“解民生之多艰”体现我们这所大学的担当,这是每个农大人的担当,需要一代代人用实际行动奉献和贡献,希望广大同学从青年时代培养为民情怀、铭记担当精神,奠定一生成长的坚实基础。
姜沛民和大家交流,学校党委、团委将这本书列入向师生推荐阅读的书目。阅读这本书,更深切地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情怀、精神、品质和作风,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起点和思想渊源。姜沛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也期待同学们从中引发思考、受到教育、得到激励。结合自己两年多插队经历,他与青年学生交流:要学会对人民的感恩,转变立场和感情,学会理解和融入,把自己摆在人民大众之中、心贴心打成一片;要学会即使面对逆境,也不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当代大学生的本位是掌握知识创造未来,在校期间勤奋学习的同时也要珍惜各种社会实践,在成长和风险中获得自信,逐渐明确未来目标,不断体现人生价值。(陈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