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烟台大学 - 《烟台大学报》

践行资助育人理念

构建全过程绿色通道

2017-10-20     浏览(97)     (0)

烟台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一系列资助政策,包括绿色通道入学、勤工助学岗位、助学金等,帮助新生安心生活、学习。学校还提供境外留学资助和发展支持,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回报社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询问烟台大学相关工作人员。

  学生资助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烟台大学,学校每年都给特困大一新生发放资助大礼包,安排一个勤工助学岗位,后续发放助学金,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安心开始大学生活。数学院大一新生陈明君说:“通过数字迎新系统办理绿色通道入学手续方便快捷,感谢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让我们入学无后顾之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星说:“大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学校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是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求学的强大后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当日提供经济保障,入学后为其提供各项发展支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并通过价值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爱心接力,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

  一套经济保障体系  入学当日可获千元礼包
  在今年迎新现场的“绿色通道”办理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不缴费顺利入学,特困新生还可以享受更多资助。学校连续三年实施特困新生“一对一”针对性资助,建立重大困难学生个人档案,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一份价值千余元的资助大礼包(包括免费公寓用品、免费军训服、手机话费200元、食堂餐费200元、洗漱用品1套)、一个勤工助学岗位、一项5000元社会助学金,解除了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后顾之忧。各学院还为有特殊困难的家长提供住宿。
  2017级新生沈博瑞今年高考以525分的成绩被烟台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录取,却因父亲脑梗家庭贫困,有意放弃学业打工赚钱救治父亲。得知该学生的情况后,学校即刻召开专门会议予以研究,并于第一时间委托当地的烟台大学校友前往家中探望慰问。8月30日,学校安排化学化工学院及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老师,辗转赶赴沈博瑞家中,给沈博瑞带来了郭善利校长的亲笔信,送来了报到的路费和生活费,鼓励沈博瑞坚强面对生活,继续求学深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9月2日,沈博瑞按时办理了报到手续,学校为其减免学费,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协助其申请助学金。
  田同学是一名特困新生,由于家庭突发变故,父亲眼睛失明,现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考上大学的消息让田同学既高兴又为难,家中拮据的经济条件让她一度想放弃学业,打算通过打工挣钱以补贴家用。随大学《录取通知书》邮寄而来的《高校本专科生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让她了解了国家资助政策,带上相关申请材料在县资助中心顺利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暑假期间,通过新生QQ群,得知学校有针对特困新生的资助政策,田同学及时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反馈给辅导员,迎新报到当天,辅导员赵小俊老师协助她办理了申请手续,带领她在“绿色通道”办理处领取了“千元资助大礼包”,后续还会协助她申请5000元的社会助学金。田同学说:“能领到‘千元资助大礼包’,我特别开心,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好让他们放心,不再为我的生活费发愁。”田同学表示,她很感谢耐心帮助她的辅导员赵老师、资助中心刘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也很感谢学校针对特困新生推出如此完善的资助政策。

  一个良好发展平台  入学后可资助境外留学 
  除了有针对特困新生的“千元资助大礼包”,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后还有一系列措施帮助其安心生活、学习。“学校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奖、助、贷、补、免、勤、借、缓’等途径,能够为困难学生在校安心求学提供经济保障。”刘星说。今年学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更加人性化,注重以学生为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
  除了为困难学生提供在校期间的经济保障,学校还通过各项措施为他们提供发展支持,自2014年起学校设立了烟台大学“真情圆梦”学生境外交流项目助学基金,每年20万元用于资助我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外交流,使困难家庭原本遥不可及的境外留学梦想成为现实。迄今,共派出4批22人赴外交流。刘星说:“我们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外交流,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接受资助的学生在外学习期间表现优异,回校后获得校级奖励的学生比例非常高。”除了资助学生赴外留学,学校还资助困难生考取技能和资格证书,拓展他们的能力,助力困难学生顺利就业。

  一个正确价值观  全过程引导受助学生回馈社会
  国家和学校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为学生搭建了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还积极引导受资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心存感恩,用自己所学力所能及回报社会。
  今年6月,学校开展了“阳光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刘星说:“接受国家和学校资助的学生怀有感恩之心,想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学校也为他们积极开辟渠道,帮助他们把爱心传递下去。”资助了9支队伍分赴新疆、宁夏、广西、菏泽、潍坊等地开展“阳光力行”暑期社会实践,其中,计控学院“薪冉支教”团队队长小杨来自广西,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一直在接受国家资助。小杨很想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暑期,她组织同学们一起回到家乡支教,和其他几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起去给当地中学的学生补课,并给他们免费发放各种学习资料,受到当地学校的赞扬。
  学校还计划开展“阳光力行”公益服务活动,由各学院的经济困难学生自愿参与,通过义工、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传递爱心。在“向上·向善”2016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烟台大学站启动仪式上,我校生命科学学院15级学生李文琴代表200名受资助学生向王振滔慈善基金会表示感谢,并承诺在有能力后至少帮助一名贫困学子,让爱心不断接力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刘星 孙艳 韩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