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烟台大学 - 《烟台大学报》

主动学习 效果大不同

2017-10-20     浏览(107)     (0)

本文介绍了大学新生集体学习制度的积极作用和部分同学消极抵抗的现象,并提出了如何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的建议。摘要:大学新生集体学习制度有助于养成主动学习习惯,但部分同学消极抵抗,应利用机会提升自己。

  本学期以来,人文学院、环材学院等多个学院组织大一新生定期集体跑早操、上早读、上晚自习,并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帮助大一新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于这些制度,记者发现部分同学以一种消极抵抗的心态来面对,响应的积极性并不高。但是,记者也看到很多烟大学子主动学习的身影。秋日的清早晨雾朦胧,南校区嘹亮的跑操口号声此起彼伏,三元湖畔、八景园中书声朗朗,早起晨读的烟大学子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学习;静谧的夜晚,教学楼内的同学们在集体上自习,逸夫图书馆、第三教学楼中也有不少人在奋笔疾书。
  前者被动学习,后者主动学习,两个群体的心理状态不同,带来的学习感受与效果也大不相同。在学院的固定教室里,不少同学在自觉学习,利用晨读的宝贵时光让自己有所收获,但也有个别同学人虽在教室心却早已远游,看似认真学习实则效率低下。相比这些“被迫学习”的同学,那些远离温暖被窝、拒绝各色聚会的同学,甘愿花费半晚的时间待在图书馆,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直到工作人员提醒即将闭馆时才急忙收拾离开。对于他们而言,时间是短暂而宝贵的,分秒流逝的同时,他们的知识储备也日益丰盈。他们之中,有备战考研的大四学子,争分夺秒攻克道道难题,查漏补缺;有温习功课、完成作业的同学,紧锁眉头“啃”着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直到眉间舒缓,笑逐颜开;有准备各项比赛的同学,查阅资料、积极备赛;也有阅读课外书的同学,陶冶情操,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
  为何不愿响应学院的各项学习制度?对此,有些同学解释为“不想被束缚”。在不少同学眼中,走过规律、高压的高中时代,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犹如重获自由的鸟儿,面对外界多姿多彩的事物,一切都是那般新奇,充满无限可能,他们很想自由地学习。但是,获得独立支配时间也意味着很容易被各种诱惑吸引,有些同学无法快速找到学习和生活的平衡点,致使生活的重心离远来求学的初衷越来越远。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论是规定集体自习还是在课堂上限制使用手机,都是以暂时性的集体约束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些硬性要求下,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请教,不仅能及时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和班级凝聚力。但是,集体约束只是一种手段,能否达到学习目的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个人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如何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一些考研学子表示,他们的自觉习惯源于确定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理想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以这个目标作为学习的动力,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却十分值得。通过一天天的晨读和晚自习,他们不仅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也给自己的求职和深造增加了更多砝码。对于同学们来说,与其消极对待这些强制学习的安排,不如好好利用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多读一本书,多背一首诗,在一天天的坚持中不断提升自己。
            黄庆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