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北京大学和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共同举办“多元视角下的公民身份与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11-05     浏览(463)     (0)

北京大学和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共同举办的“多元视角下的公民身份与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以及哈佛—燕京校友80余人参加。研讨会围绕公民身份与共同体主题,从多学科视角审视和研究,为跨文化、跨地区、跨学科研究我国的公民身份及共同体问题提供平台。


  本报讯 10月31日,“多元视角下的公民身份与共同体”国际 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守仁国际研究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 大学和美国哈佛—燕京 学社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以及哈佛—燕京校友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 国有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表示,本次国际 学术研讨会以校友会的形式举行,是一种好形式、好办法,为国内外学者交流提供了一个好平 台。
  美国哈佛—燕京学 社社长裴宜理教授到会致辞,并作了“现代中国的公民身份和共同体”的主题发言。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和乐黛云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到会祝贺。
  此次研讨会围绕“公民身份与共同体”这一主题,分专题讨论小组,从社会学、哲学、法学、传播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文学与教育等多学科视角予以审视和研究。有61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交了论文。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跨文化、跨地区、跨学科的 研究我国的公民身份及共同体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在经济 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意义尤为深远。它对促进北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以及与其他国家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多领域学术创新和发展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悉,这次主题研讨会已经是北京大学与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联合举办的第四次国际研讨会,前三次分别为“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2003年)、“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2005年)、“人类文明中的秩序、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2007年)。
  每次会议的研讨论文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宣金学)
链 接: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英文全称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该社于1928年根据美国铝业公司创办人查尔斯·马丁·霍尔的遗嘱及遗产捐赠创建,当时由美国大学的代表哈佛大学和中国大学当时的代表燕京大学联手建立。现在的哈佛—燕京学社已经成为美国研究东亚文化的基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东方小世界”之称。中国自改 革开放以来,有许多学者曾到哈 佛大学访问研修和学习,仅在哈 佛—燕京社资助下的中国学者就 有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