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报》
中秋月影
本文描述了中秋节的温馨与思念之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人间的温情和兄弟间的情谊。文章最后总结中秋月是永不凋零的象征,能够照人回到故乡,陪伴在梦里的故乡。
□ 林学院 林学071班 郑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中秋月升起的时候也就是人间最温情的时候。承载了太多相思的明月变得温润莹亮,清清的月光萦绕了多少游子黯然的情怀。当月光迷离的时候,目光也迷离起来。那个在时光中流淌了千年的传说,清晰而落寞地浮现在明月的光华上。幽冷的广寒宫是否锁得住嫦娥的相思,而三秋的桂花香又是否可以挽留她匆匆流逝的旧梦?“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优美的诗句唤不回美人的仙踪,千年的情节早已注定,留存的却是不朽的传说。
那位在中秋之夜欢饮达旦,大醉而歌的书生是苏子吗?还忆当年,他与子由共读经史,赴京赶考。兄弟二人同榜题名,无限荣耀之后是兄弟二人的分地而居。高处不胜寒,宦海沉浮中惟有兄弟间的情谊愈久弥坚。
天不遂人,五年来他飘萍行踪,未见子由一面。相思而醉,继而是感情的喷发,吞吐出的则是与月光一样灿烂永久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旷达豪迈的苏东坡此刻达到了人生中最为圆融的境界,他没有拾捡过去与子由的光阴,他只是慨以当歌,却道出了人们心中最为柔软的部分。
月圆中秋,莲荷依旧。荷塘月色的美好不用多言,而更美的是荷塘岸上两位少女纯净的心。黛玉与湘云,她们俩月下联诗,想要片刻的欢愉,不料咏出的总是寂寞。湖面轻漾的水纹撩拨她们的诗情,也撩拨她们的心事。荷影散动,对望单飞的鹤影,她们目光如烟,一丝寄人篱下的伤感悄然掠过。飞鹤没有惊扰诗情,却与月影组成了更美的画面,只是美的伤感,于是便有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繁华如梦,流光易散,黛玉最终还是尝尽相思,错过了花好月圆的芬芳,而湘云在夜夜笙歌的教坊画船上唱着回肠的歌,日子再也没了归期。
那一轮中秋月啊!解读了多少人无尽的风霜。清凉的季节,自然的神彩胜过了语言。在无尽的过往面前,明月选择了沉默。中秋的印象也定格于明月,她如一曲永听不厌的旧韵,如期响起。月是不会老去的,老去的只是故事与人生。当许多古老的记忆已无法拾起,她依旧可以照你回乡,也可以应你的邀请,对影成三人,而我更多的喜欢沉静在中秋月影的梦里,梦里还有那忘不了、抹不掉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