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溺教育要不得
前天,去给上初三的女儿开寒假家长会,女儿讲了班里这么一个真事:一个优秀的男生,初一期末考试时数学考了114分(满分120),他在教室里害怕得哭了,因为他妈妈的要求是118。他很听妈妈的话,可他达不到妈妈给的目标。接下来的几个学期,他越来越做不到,于是,他渐渐自暴自弃,并且容不得别人学习好,于是上课故意捣乱,干扰老师讲课,至今已成为老师难以管理、同学不愿交往的学生。
多么让人心疼啊!
如果家长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
记得期中考试后,我去班里一个进步较大的女生家家访。女生的母亲热情而有礼节地接待了我。寒暄后,我直奔主题:这次考试,XXX进步很大,级部300人她考了49名,语文由C等级到了B等,而且差1分就是A了,其他科目也有很大程度地进步……我话还未完,她妈妈立刻高声道:怎么?考了49名还算进步了?我跟他爸爸都是本科生,养了个闺女怎么这么笨!看人家XXX的孩子一直前10名,她妈妈就是个卖菜的……我的脑袋嗡地懵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妈妈边说边用眼睛剜女儿,恨恨地样子,女儿吓得紧挨着我,我拉孩子坐下,紧紧攥着她冰凉的小手,无语无奈,我的心,疼极了。
本科生啊,两个本科生就是这么懂教育的吗?.
欣赏,是最好的奖赏;尊重,是最好的鼓励!
我们的家长究竟要让孩子长成什么样?你要给孩子怎样的爱?
苛刻的爱是自私,是虚荣,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不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根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爱孩子!
王金战说得好: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还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个爸爸埋怨高三的女儿:人家XX三年了,一直在一中级部前十,你看你,总是三百多名。
他竟然没有看到女儿疲惫的倦容,没看到女儿瘦弱的身形。
女儿的反驳也特别地道:是啊,你看人家XX的爸爸做了大老板开着大奔,你,买了辆桑塔纳还借了钱。
爸爸沉默了。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学会了杀鸡。
上学期末的一天,一个学生家长来校找我,说,以后不要让她女儿出黑板报、当课本剧社团小组长了。我问,为什么呢?孩子干得很好,她有这个才能和能力,而且同学们都喜欢她。
妈妈说,要上初三了,怕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我问,是孩子自己的意见吗?妈妈说,不,是我的意见。
家长可以替孩子做决定,这是当前许多专制家长的专权!他们从来不讲民主,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想当然地给孩子选择追寻前程的道路。
类似的事很多很多。
这种不结合实际,盲目要求孩子达到卓越,以至于苛责孩子的自私的教育我称它作溺教育。与溺爱相反。
这种溺教育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反感,事与愿违。希望家长们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陪伴孩子成长,去欣赏孩子的进步。每个孩子的花期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精彩,甚至有的孩子没有花期,因为他(她)是一颗大树!(潍坊市育华学校 高爱臻)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