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报》

康达学子研发癫痫报警保护装置患者发病时,装置可及时通知家人

作者:康达学院    
2017-07-10     浏览(144)     (0)

尹旭为家人发明癫痫报警保护装置,经过两个月研究成功。暑假将用来完善装置并进行组装。他们还计划到厂家了解意见,使其更接地气。


  “等忙完最近的期末考试,我们将进入下一步的制作实施阶段。”6月28日,康达学院2014级临床专业的尹旭同学正在进行最后的专业复习,不过让他更期待的是暑假,因为期末考试结束后,他和他的团队将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他们的最新发明———癫痫报警保护器。
  因为爱,他突发奇想尹旭来自灌南县新安镇,是个开朗健谈的小伙子。因为身边家人的病痛,他有了发明癫痫报警装置的想法。
  “记忆中,奶奶经常会在深夜发病,一家人整夜睡不着。”尹旭说,因为父母工作忙,他自小跟随奶奶长大,但是奶奶是癫痫病患者,这让他非常担心,怕哪天奶奶从身边就突然离开了。
  今年春节期间,尹旭再一次经历了奶奶的发病,心疼、担心、紧张,那一夜尹旭失眠了。“我能不能发明一种装置,在癫痫患者发病的第一时间,给身边的家人报警,以便家人更好地采取急救措施?”尹旭在床上辗转反侧,凌晨两点多爬起来,写下自己关于癫痫报警装置的初步设想。
  新学期开学后,尹旭便和自己的团队———同寝室的舍友们,吐露了自己的想法。
  学医的人都知道,癫痫的死亡率较正常人群明显高,为一般人群的2至3倍,而且癫痫好发于夜间,大部分患者死于睡眠中。目前国外大多的设备为脑电波治疗的仪器及电针治疗,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利于居家携带,对于癫痫夜间报警保护的装置,市面上少之又少。
  有了这样的想法,尹旭迫不及待地开始跟自己的团队实施具体的研究设计。
  熬深夜,两个月出成果这个癫痫报警保护装置的重点在于牙套,牙套表面上有左右对称的拱形硅胶柱体,硅胶柱体中包含弹簧,拱形硅胶柱以及牙套本身减少了病人对舌头的咬伤机率,同时通过连接蓝牙发射装置,可及时通知家人以及看护者。
  尹旭和舍友王振、丁之昊、李韩以及学长倪誉伟开始分工合作。尹旭负责总方案的评估及统筹,丁之昊、王振负责减震系统方案,李韩负责外观,倪誉伟负责软件部分。
  负责牙套设计的王振谈及当时的设计,长吁了一口气:“起初,我们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等到具体去设计、实验时,才发现真的很难。”
  学医的他们对电路并不精通,尹旭联系自己在淮海工学院电子系的同学,连续一个月,带着团队每天晚上跑去淮海工学院,学习研究电路设计、操作。当时,在宿舍的门后面,贴着他们画的各种草图、实验图纸。白天上课,晚自习回到宿舍后,他们就开始对团队的研究进行探讨、改进,经常都是熬到深夜、凌晨。
  班主任许瑾老师非常支持他们的研究,给他们联系实验室、联系物理老师,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从4月份开始着手设计,到6月份实验成功,他们的整个设计已经全部完成。目前,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已经立项,并已申报国家专利。
  “当癫痫病人发作时,癫痫报警保护装置蜂鸣器会发出警报,患者家属通过手机APP软件,可以根据急救措施采取相应的救治,通过手机软件还可记录每次发病的时间和时长,给医生提供基础的病史材料。”在最后的创新汇报会上,尹旭向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操作实验。
  谈未来,还有更多打算暑假即将来临,同学们都在对暑假安排进行规划,尹旭和寝室的伙伴们已经说好了,今年暑假不回家。他们要利用暑假时间,对癫痫报警装置进行最后的组装,目前所需的零部件已经购置完毕。
  “大四就要出去实习了,只能把暑假时间利用起来。”尹旭很期待最后的组装使用,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他的设计创造能给家人尽快带来更多的安心。
  出生于1995年的尹旭,是个“发明家”,大学期间,学习一点不落,目前已经完成3项发明创造。大二的时候,跟随学长相继完成泌尿系统手术管理软件设计以及新型手术台设计,这两项设计都申请并通过了国家专利。
  “其实,我的特长是体育,我是学校田径队的,专长跑200米。”尹旭说,大一的时候,他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跑步上。大二开始,跟着学长迷上了发明创造,现在带着自己的团队,有了自己的发明创造。
  他们给自己的团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启航204。作为团队负责人,尹旭给团队定了两大要求:一是搞好学习,二是搞好发明。“他们几个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都是学校奖学金的获得者,大一时期英语四级全部通过。”在班主任许瑾的眼中,他们是群特别棒的孩子。
  “发明癫痫报警装置,不只是简单地为申请专利,我更期望我们发明出来的东西,能够真正地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尹旭说,暑期他们还将跑一些器械生产厂家,多听听外界的声音,让他们的发明创造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