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盐城师范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报

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创造盐土改良奇迹

重盐土田实现了“头年吨粮”

作者:何敏敏,张华彬    
2017-06-15     浏览(65)     (0)

  本报讯 田垄的一边是密集整齐的金色麦田,一边是或暗紫或深绿的盐蒿野蛮生长着的荒地。前者是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验田,实验的目的是在滨海顺泰农场这片平均含盐 4.37‰、最高含盐10‰以上的废弃盐田上快速改良土壤实现头年粮食亩产超过1吨。
  6月5日,由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领衔的测产专家团第二次来到这片重盐土“头年吨粮”实验田边,测量田地面积,监督收割机收割,为小麦过磅。经验收,实验田为去年11月20日人工播种宁麦 13,实收面积为 0.965 亩,采用现场过磅称重取鲜重 545 公斤,平均含水量11.53%,扣除杂质1%,增加收割损失率3%,按国家标准含水量(12.5%)折算,折合亩产586.61公斤。
  去年11月,测产专家团在这块实验田边验收水稻,测定水稻亩产 656.89 公斤。也就是说,这块实验田经快速脱盐改良后头年水稻加小麦亩产共1243.5公斤,“头年吨粮田”的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废弃盐田何以产出吨粮呢?该项负责人、我校兼职教授茆训东将废弃盐田快速高效垦植技术要领概括为“打好四基础”和“遵循四原理”。要打好的“四基础”是水源保障——灌溉水要充足,含盐量最好在0.15%以下;灌排配套——灌溉与排水分开,水利系统高标准建设,供水能力比常规标准高30%以上;土地平整——达到土地平整度正负3厘米的标准,实现“寸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干”;电通路畅——供电系统满足灌溉、排水、育苗、场头、仓库、生活等需要,道路系统满足农机作业、田间运输需要。遵循的“四原理”是甜土栽培——走一步脱盐之路,努力在首次种植农作物之前把重盐土改良为中盐土乃至脱盐土,彻底根治盐害,满足良田常规栽培的要求;盐土栽培——重视选用耐盐能力强的优良品种,采取抑制土壤返盐的配套技术;无土栽培——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参照无土栽培的模式保证肥料供给;湿润栽培——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协调好土壤的水肥气热,为作物的根系发育创造最佳环境,水稻要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小麦要显旱即灌,即灌即排。此外,茆训东还总结了“深松、勤灌、多旋、良种、密植、足肥”6 项配套技术。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现有盐碱地15亿亩左右,其中具备近期开发潜力的达3.5亿亩。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在废弃盐田快速高效垦植技术上的突破,可建立起以盐碱地为主的第四大粮仓,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