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德州名人———崔宏

———梁国楹 《德州历代名人》摘录

2017-06-20     浏览(891)     (0)

  崔宏 (?-418年),字玄伯,北魏大臣。清河郡东武城 (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
  崔宏的六世祖崔林 (崔琰从弟)仕曹魏,官至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司空,祖父崔悦仕后赵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父亲崔潜仕前燕慕容暐,为黄门侍郎, “并有才学之称”。崔宏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和这样的家庭中,“少有隽才”,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和严格的教育,耳濡目染,积习为常,从而积淀了他卓绝的才学,少年时期,就被称为 “冀州神童”。
  前秦统一北方后,苻坚以弟苻融为冀州牧。苻融对崔姓甚为礼敬,拜崔宏为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崔宏 “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俨然如仕途老手。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但是崔宏因为其母有病,需要照料而婉言辞谢了。后来又升其为迁著作佐郎。当时,太原人郝轩以知人闻名于世,他曾称崔宏有 “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淝水之战后,苻坚为姚苌攻杀,前秦灭亡。385年,慕容垂建立后燕政权,以崔宏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崔宏 “立身雅正,与世不群,虽在兵乱,犹励志笃学”,从政能力和经验不断提高。他为官清廉,对钱财一向看得很轻,家中几无资产,因而 “妻子不免饥寒”。
  395年,北魏道武帝拓拔珪领兵攻后燕,进驻常山 (今河北正定),崔宏东逃。道武帝久闻崔宏大名,为了得到以崔宏为代表的山东汉族地主的支持,他特派遣轻骑追之于海滨,押回军帐,与之交谈后越发感佩崔宏的才智,随即拜为黄门侍郎,与另一著名士族张衮 “对掌机要,草创制度”。此后,崔宏为吏部尚书,主持制定军国大制, “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并于天兴元年 (398年)建议改国号为 “魏”,深受道武帝倚重。及置八部大夫,崔宏通署三十六曹。崔宏虽然身居要职,“势倾朝廷”,但是却 “俭约自居,不营私产,家徒四壁”,甚至 “出无车乘,朝晡步上”,就连七十高龄的老母也很难吃上像样的饭菜。道武帝得知后,非常感劝,特赐食物一宗。当时,有人饥笑他过于简约,有失大臣身份。崔宏不但不改,反而更加简约。道武帝经常向崔宏询问治国之道,诸如: “古今故事” “王者制度”“治世之则” “明君贤臣” “往代废兴”等等,崔宏既不謇谔忤旨,故意夸大事实,也不谄谀苟容,乘机取悦君上,每次回答,都 “甚合上意”。道武帝晚年,经常无故发脾气,很多大臣都受到训斥,但崔宏却从未触犯过皇上威怒。后来,道武帝赐崔宏 “白马侯”爵位,加周兵将军,与旧功臣庾岳、奚斤等同班立朝,而对他的 “信宠”程度则远远超过二人。
  天赐六年 (409年),道武帝被杀,明元帝拓拔嗣即位。崔宏奉诏与宜都公穆观巡行郡国,查处不法官吏,与长孙嵩共坐朝堂,疏决刑狱,所作所为具称 “平当”。当时,由于豪强侵夺,贪吏逼迫,北魏所辖之西河、建兴等地起义不断,明元帝于是召集崔宏、北新侯安同、寿光侯叔孙建、元城侯元屈等问计。明元帝说:“前以凶侠乱民,故征之京师,而守宰失于绥抚,令有逃窜。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等以为何如?”元屈前者说:“民逃不罪而反赦之,似若有求于下,不如先诛首恶,赦其党类。”崔宏则说: “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譬琴瑟不调,必改而更张;法度不平,亦须荡而更制。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屈言先诛后赦,会于不能两去,孰与一行便定。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于是明元帝宣布大赦天下。
  神瑞初年 (414年),崔宏与南平公长孙嵩等人 “坐止车门右,听理万机事”,共掌军国朝政,明元帝无不言听计从。当年秋,并州羯胡兵数万南下掠夺,朝廷派将军公孙表等率兵阻击,公孙表不敌,败绩而还。明元帝对此忧心忡忡,一筹莫展,群臣无一所对,皆无良策。崔宏玄伯对曰: “表等诸军,不为不足,但失于处分,故使小盗假息耳。胡众虽盛,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奴共一胆也。宜得大将军为胡所服信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之,贼闻之,必望风震怖。寿光侯建,前在并州,号为威猛,胡丑畏服,诸将莫及。”明元帝以叔孙建统军北上,不久即讨平了并州羯胡。捷报传来,明元帝立即拜崔宏为天部大人,进爵 “白马公”。
  泰常三年 (418年)夏,崔宏病重,明元帝派侍中穆观等侍臣探望,一夜往返数次。崔宏去世后,明元帝下诏痛惜,赠司空,谥 “文贞公”。为表达对崔宏的哀悼,明元帝破例以“王礼”治丧,当时,朝中文武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下,尽命拜送。孝文帝太和年间 (477-500年),追录先朝功臣,以崔宏配飨庙庭。
  崔宏不仅是北魏杰出的政治家, “总机任重,守正成务”,政绩卓著,而且长于书法,书法造诣自成一家,善写草、隶、行书,与范阳卢谌并称 “崔卢”。特别是他的行书,效法钟繇, “特尽精巧”,为世所重,时人引为摹本,可惜没有墨宝传至今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地主居于统治地位。当时,山东、江南、关陇皆有大姓望族盘踞,而山东崔、卢、李、郑四大士族中,崔姓为首。这些士族大家,往往世代为官,家学传承,具有超凡气度和从政经验。崔宏之后,崔姓家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显赫地位。崔宏长子崔浩,官至司徒,袭爵白马公;次子崔简,亦善书法,历官中书侍郎,征虏将军;三子崔恬,历官给事中,上党太守,荆州刺史。弟崔徽历官中书侍郎、秘书监、龙骧将军,进爵济南公;族人崔宽、崔衡、崔敞、崔钟、崔朏、崔怒、崔模、崔景茂、崔道固、崔景徽、崔景业、崔景渊、崔伯灵、崔伯骥、崔祖龙、崔祖螭、崔祖虬、崔和、崔轨,等等,也为一时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