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芸芸,女,汉族,199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医学院2012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荣获“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下乡“优秀学生”等称号。2013年获得省政府奖学金,2015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6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现已取得推荐免试攻读我校中医妇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
年少时的赵芸芸也曾羡慕过那些活跃在领奖台上的同学,觉得他们浑身都散发着光芒。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渐渐懂得,任何光环的背后都是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于是她告诉自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欲当大事,需是笃实凭着一股韧劲儿,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综合测评中,赵芸芸在没有任何加分项的情况下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但关于学习,赵芸芸却这样说:“学习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每个学期,她都会定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得很小,让自己一点点地去实现。比如当赵芸芸想要达到专业课成绩90分以上的目标时,她就会思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我该把这些学习内容如何分配到每天的学习中?赵芸芸从不会奢求自己在短时间内达到长远目标,只要一点点地去实现就好。不懈坚持的同时她也会在行动的过程中修订自己的目标。
初学中医,因为没有形成中医的思维方式赵芸芸学起来很吃力。后来她想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联想记忆法。这种方法不仅让她更快速地记忆知识,更为她以后中医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平时上课,她全神贯注地听课,老师所讲的重点她一个也不漏掉。考试前她总会多看几遍课本,因为她明白,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走得更远。经常反思也是赵芸芸学习方法中值得借鉴的一点。通过多做练习题找出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遗漏点,进而反思巩固,使基础更加坚实。
有许多同学在上自习时总忍不住玩手机,赵芸芸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每当这时,她就试着和自己商量:“现在有两个小时的空余时间,一个小时用来学习,一个小时用来玩可不可以?”如果可以,那就这样实施,如果不可以,那就一直商量到可以为止。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赵芸芸是一个喜欢动手实践的人。她一直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她积极参与SRT项目。在做调查类SRT时,调查表需要小组成员自己设计,这对从来没有做过这类工作的赵芸芸来说是莫大的挑战。在借鉴了很多调查问卷的格式,又经过无数次的改动调整之后,他们终于做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调查问卷。因为调研的题目是“济南市长清区农村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赵芸芸与合作的同学到长清区附近的村子里挨家挨户地询问搜集有用的信息,有的居民嫌烦不理他们,有的干脆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不仅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为了项目能顺利进行下去谁都没有抱怨,反而愈挫愈勇。
在做实验类SRT项目“生姜泻心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探索”时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师弟师妹是刚开始接触实验,就算是抓老鼠这样简单的操作也由于不熟悉而进行得十分困难,加之大白鼠在这个过程中脾气会变得暴躁,操作起来就更有难度了。为了制作标本,实验要求将大白鼠激怒,并保持这种焦虑状态,并且大白鼠不能被伤害到。赵芸芸不仅教师弟师妹如何抓大鼠,更不忘安慰他们不要着急,调整好心态。有一次老鼠格外暴躁,她在帮师弟师妹抓老鼠的过程中被抓伤了,即使已经受伤,她还是继续操作,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正是她的细心和耐心,让大家都很喜欢和她一起做实验。
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第一眼见到赵芸芸,脸上微微上扬的嘴角总能第一时间吸引你,觉得这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她这样说道:“我害怕意外比明天更早来临,所以即使悲伤、痛苦,我还是会微笑。地球每天都在自转和公转,生活每天都在继续前进,我每天都可以自由呼吸、肆意奔跑,这种智慧是时间施与的恩惠。”
赵芸芸的骨子里有一种异于普通女生的坚韧,于是在其他女生去学舞蹈、礼仪,去参加文学社的时候,她选择加入散打协会。练习散打的时候难免受伤,但是受伤对她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即使在练习双节棍的时候总会打到自己,赵芸芸还是一直坚持训练。从刚上大学选择加入散打协会时起,她就一直坚持训练,风雨无阻。在搬到老校区前,每一次的社团授课和常规活动,赵芸芸都坚持参加,成了社团里名副其实的“老干部”。
赵芸芸在笑对生活的同时,还时常用自己乐观开朗的心态去影响身边的人,同时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她曾在学院“物资发放小组”中担任组长,积极为老师们分忧;报名成为运动会志愿者,做好后勤工作;帮老师义务饲养实验动物,主动传授师弟师妹实验手法;主动锻炼好身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向着目标奔跑,何必在意折翼的翅膀,平凡的她有大大的梦想。努力奔跑,只要信心不死,就看得见方向。那颗乐观的心,挫折无法阻挡。
k